杨先生的麻花 杨先生的麻花店( 二 )


景区的特殊性在于,消费者多以外地游客为主,因此很难依靠线下店招徕回头客 。淘宝店则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消费过的客人能再次复购,还能跨越地域吸引新的消费者 。线上线下的互补性明显 。

杨先生的麻花 杨先生的麻花店

文章插图
杨先生的淘宝店
因此,为了同步宣传线上淘宝店,杨发伟还在包装麻花的袋子上印了淘宝店铺地址和二维码 。与此同时,淘宝店铺首页也露出了线下门店 。
杨发超坦言,2014年初时,后台数据显示,淘宝上的麻花搜索指数很低,直到5月淘宝店销售额开始达到每月四五千元,平均客单价高于线下门店时,他才对线上生意有点信心 。彼时,线下店每月销售额为数十万元 。
看到趋势,他将2015年的全年销售额目标定为200万元 。但让兄弟俩感到意外的是,到2014年底时,淘宝店就已经达到了700万元销售额 。两个客服负责线上接单,杨发超则日夜留在店内打包、发货 。
为了配合销售的逐日增长,一开始的作坊形式生产明显无法满足需求,而与工厂合作也存在难以保证及时供货以及食品安全的弊端 。于是2015年年初,杨发伟成立了“杭州情怀食品有限公司”,其自建的2000平米食品加工工厂投入使用——工厂建在杭州城西郊区,距离西溪湿地不过二十分钟车程,保证及时供货 。
杨先生的麻花 杨先生的麻花店

文章插图
一不小心变网红
杨发超至今没想明白,自己做的麻花怎么就一下子成了网红 。
这缘自一款以糯米为材料的小麻花 。此前,麻花的主要材料是面粉,多用于裹腹,但杨发超发现,年轻人对传统糕点的看法正在改变,糕点对他们而言更像是零食 。因此从2014年3月开始,他就在研究,能否在传统麻花的基础上做出改良,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 。
首先他想到更换材料,最后锁定在有粘性、更松脆的糯米;其次是口味,红糖、海苔之外,或许还可以有麻辣、玉米、烧烤等更多味道;最后是包装,替换成了传统和年轻相结合的文艺风 。经过差不多三个月的产品研发和测试,2014年5月,这些新品正式上线 。
杨先生的麻花 杨先生的麻花店

文章插图
店内多种口味麻花
“现在看来不是很奇特,但在当时的麻花市场是首创,很受欢迎 。”杨发超说 。
淘宝和天猫店的数据显示,这款小麻花每月分别有一万多销量 。客服还会引导消费者晒出好看的买家秀,形成口碑传播 。
而随着“杨先生”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兄弟俩也将品类由麻花等油炸类食品逐渐向糕点烘培类、牛轧糖等食品扩展 。据介绍,目前店内的sku为60个左右 。
杨先生的麻花 杨先生的麻花店

文章插图
从麻花扩展开的糕点、零食等产品
就像兄弟俩将公司取名为“情怀”,对他们来说,吃麻花、吃糕点实际上是一种儿时记忆的唤起,而这些记忆深处的画面也在不断推动着更多新品的诞生 。
杨先生的麻花 杨先生的麻花店

文章插图
杨发超深刻记得,几十年前,作为茶商的父亲从外地带来了一个五仁大月饼 。兄弟五人从没见过,就当宝贝一样把它切成小块,一定要留到中秋节当天再吃 。看上去再平常不过的月饼,却因为家人而变得有意义 。
【杨先生的麻花 杨先生的麻花店】他想要把这种情感通过月饼传递给更多人 。因此,凭借着记忆,今年他花了一个多月跑遍了福建、温州等地的市场 。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找到满意的配方,寻找还得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