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生的麻花 杨先生的麻花店

砸店立志,大山里走出来的杨发伟、杨发超兄弟把麻花做成了杭州西溪湿地景区特产 。不过杨发超至今没想明白,自己做的麻花怎么就一下子成了网红 。

杨先生的麻花 杨先生的麻花店

文章插图
杭州西溪湿地内杨先生的麻花店
文|孙姗姗
2013年上半年的一天夜里,杨发伟和杨发超抡起锤子,把自己开在杭州西溪湿地的烤鱼店砸了个稀巴烂 。在砸店的那一刻,这对来自浙江丽水的兄弟并没想好接下来要做什么,只是下定决心要把规模做大,重新开始一段创业 。
杨先生的麻花 杨先生的麻花店

文章插图
哥哥杨发伟(左)和弟弟杨发超(右)
谁也没想到的是,不过三四年之后,这家改卖麻花的门店已蜕变变成了湿地里的网红 。如今,“杨先生”的麻花不仅是西溪湿地的特产,还在淘宝上卖成了爆款 。
事实上,依托景区的独特优势成为网红店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在厦门鼓浪屿景区卖凤梨酥的赵小姐、卖奶茶的张三疯等,成为游客到景点后固定打卡的伴手礼 。
而从湿地起家,通过互联网传播,杨先生的店已经走出杭州,在更多景区和高速公路服务区开出了20多家线下门店 。预计2017年品牌的线上销售额将达到2000万元,线上线下将超过4000万元 。
杨先生的麻花 杨先生的麻花店

文章插图
大山兄弟卖麻花
湿地内的建筑大都倚河而建,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 。依托景区的人流量,杨家原先的烤鱼店生意很快做了起来 。不过,到了2013年前后,网购成为消费常态 。杨发伟也曾尝试将烤鱼真空包装后进行邮寄,但效果并不好 。
觉得餐饮业难以继续,杨发伟决心换个“行当” 。在走访了各地景区之后,他发现经营可带的伴手礼,尤其是食品,是游客最容易接受购买的 。此外,食品还可以不受地域和空间限制,容易形成规模 。
将新目标锁定在食品后,兄弟俩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寻找灵感 。在四川时,杨发超看到一家只卖麻花的门店,虽然面积很小,但每次都要排队才能买到 。这个品牌叫“陈麻花”,在当地很有名 。他意识到,即使是很传统的生意,只要有口味创新,用心做产品,也会有很大的市场 。
单就麻花而言,它几乎没有品牌属性,也不受地域限制,一般只根据每个地方的口味做出一些改良,比如天津大麻花、四川的麻辣味麻花等 。杨发超觉得,做一个以麻花为主的糕点品牌,或许有机会 。
因为生长在靠近福建的山区,兄弟俩对传统糕点有着特殊的情结 。在他们的记忆中,麻花是小时候常见的糕点,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也有手艺人走街串巷地挑着担子卖 。但随着生活条件慢慢变好,吃、做传统糕点的人越来越少 。
为了做出小时候的味道,兄弟俩回到老家向父辈们请教手艺,并根据当下人的口味,不断调整配方,比如让麻花不油腻些,更松脆等 。对于麻花的熟悉感促进兄弟俩很快进入了正常运营轨道,哥哥杨发伟负责线下门店和产品,弟弟杨发超负责线上运营,“杨先生的麻花店”就这样开起来了 。
杨先生的麻花 杨先生的麻花店

文章插图
做件互补的事
由于开店时间选在国庆假期,麻花店的生意起步不错,很多游客都买来当作伴手礼 。
与一般店面不同的是,这家店不仅卖麻花等,还提供传统糕点的沉浸式体验——通过透明玻璃将后厨的实时制作过程呈现在前台,门面处也另有视频循环播放产品介绍和制作步骤 。消费者站在店门口,就能将这些环节一览无余,从而一边观看麻花的制作,一边试吃,之后做出购买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