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改编的歌很火的 类似《琵琶行》的歌

【忆言忆语】
“位卑未敢忘忧国 , 哪怕无人知我……”近来 , 一首融合京剧曲调和流行旋律的古风歌曲《赤伶》成为各大音乐排行榜的热门歌曲 , 更得到李玉刚等歌唱家的多次演绎 。当下 , 古风作品的创作风起云涌 。除了《琵琶行》这样的旧词新唱 , 网络歌手、民间唱作人原创的《踏山河》《红昭愿》等热播作品在QQ、网易云等音乐播放器上留言达百万 。十几年前 , 一首《青花瓷》让听众随周杰伦一道见证了“天青色等烟雨”的感人爱情 , 而《兰亭序》《新贵妃醉酒》等更是十年前就已流行 。虽然当时它们都还未被冠以“古风歌曲”的头衔 , 但这种风格的歌曲在一代代年轻人中始终未曾沉寂 。
【古诗改编的歌很火的 类似《琵琶行》的歌】内容契合青少年的心理
古风歌曲之所以能盛行 , 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有三个明显因素 。
其一 , 古风歌曲满足了青少年对真爱的憧憬 。青少年是流行歌曲的主要受众 , 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往往笃信爱情至上 。古风歌曲的内容绝大多数是爱情主题或带有爱情元素 。比如 , 《一曲相思》展现的是执念一人的相思之苦 , 《牵丝戏》描述的是一段人与偶苦乐相随的凄美故事 , 《离人愁》则是佳人对于远行人的款款相诉 。除了纯粹的爱情主题外 , 古风歌曲更多的是把爱情作为其中一个元素去润色情感 。如方文山作词的《缘分一道桥》直接以演唱古诗开篇 , 霸气展现塞外战场的恢宏之气 , 其中融会着“谈爱恨不能潦草”的爱情观 , 更要以生死去证明;《人间惊鸿客》讲出风流少年的浪迹天涯 , 其中当然也少不了惊鸿一面的刻骨爱情 。
其二 , 古风歌曲充满对侠义精神的推崇 。古风歌曲塑造了大量侠士 , 其中惹人注目的是在民族危机中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 。如《赤伶》中的优伶与侵略者一同烈火焚身的民族大义感人至深 。又如《浪子闲话》里浪子无钱在身却看破红尘的自由自在 , 《谪仙》里反复出现的酒和浪漫意象塑造出的“偶像”李白 , 《关山酒》中“踏过飞沙拔剑斩敌寇”等 , 这些歌词可以激起青少年追求自由生长、个性解放的情感共鸣 。
其三 , 古风歌曲的主题满足了人们情感宣泄的需求 。“饮风咽沙”“枕风宿雪”等折射的是当下生存境况的不易;渴盼如英雄“长枪策马”“浪迹天涯”满足了现实个体在群体中想要突出自我的精神需求;推崇“美人画卷”“红楼斗酒”年少的鲜衣怒马是对青春的致敬 , 而歌词中隐约可见“青丝成灰”“冷月空对”是时光流逝的感叹 , 是只恐时不我待 , 无处挥洒热血的隐忧 。
形式符合流行乐的规律
古风歌曲的风靡 , 还得益于其形式上符合流行音乐的创作传播规律 。
词语押韵、节奏明快 , 可以有效提升传播的到达率 , 也是流行音乐得以广泛流行的重要因素 。而古诗词的简洁、精炼、押韵 , 一定程度上成了歌词创作的富矿 。
其实 , 古诗文的表达并不通俗 , 甚至理解上还有难度 , 因而古风歌曲的创作者会有意地避开晦涩的表达 。主题上他们往往选择古典文学中熟悉的故事、意境进行解构再造 , 语言上通过模仿文言的词语来提升内涵 , 营造氛围 , 通过个性的表达吸引眼球 。优秀的古风歌曲很多有历史出处 , 它们改编自民间故事 , 传奇色彩浓厚 。如《新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广寒宫》等来自历史上的经典爱情故事 , 塑造的是社会认可的传奇英雄 。古风歌词喜用成语来模仿古人表达方式 , 其中包括一些基于中学文言积累的表述和古代典故:如“卧龙凤雏”“庭有枇杷树”“乱石穿空”“连理双枝” , 这些典故可以快速被听众理解并产生情感共鸣 , 演唱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由于词作者的水平差异 , 有些作品则是带有古典词语的词语拼贴:“霜华满天”“折断月光”“难舍美观”“叶黄退入长秋”等 , 这些歌词读起来不通 , 断句混乱 , 丧失了古典诗词之美 。虽然初听惊艳 , 但其表述或不明所以 , 或强行押韵 , 是用现代表达方式去强行模古的体现 。如《盗将行》中“笑像一条恶犬”的表达就饱受诟病 。这种批评并非是不尊重创作自由 , 而是此类歌曲的流行度、传唱度高 , 且主要受众偏年轻 , 所以让社会不能忽视这类歌词对年青一代文化积淀潜移默化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