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小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文字版)

孔融让梨是一个发生在东汉时期的真实故事,也是一个千百年来一直流传至今的道德教育的故事 。
一般来说,每个故事都有一个中心思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那么,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其实,这是一个教育孩子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故事 。
孔融让梨原文是一篇文言文,后经翻译为现代版文字 。故事虽然不长,但却有着非凡的意义,特别值得讲给孩子们听 。

道德教育小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文字版)

文章插图
《孔融让梨的故事》文字版
作品原文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
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 。高祖父尚,钜鹿太守 。父宙,泰山都尉 。”融别传曰:
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 。人问其故 。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
《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由是宗族奇之 。”
翻译后意思: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 。
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
因为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儿,因为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喜欢他 。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 。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 。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 。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道德教育小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文字版)】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
孔融让梨读后感(一)
今天我和妈妈读了一篇故事,名字叫《孔融让梨》 。
故事里面讲的是,孔融家有七人,孔融排行第六 。
他四岁一天,邻居家送来一筐梨,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把大的梨让给哥哥们 。大家都好奇的问他,你为什么挑小梨吃,而不挑大梨吃呢?孔融回答,哥哥们比我大,应该吃大梨,我是小弟弟,应该吃小的啦 。大人们听了都称赞孔融是个懂事谦让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并不是叫我们让一个梨,而是教我们怎样做人 。我们应该学会谦让,要多关心别人,不要光想着自己 。我决心以后要做一个像孔融一样有谦让精神的,有爱心的人 。
孔融让梨读后感(二)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千古流传 。今天,我翻开《修雅集》看到了小孔融拿着梨送给爸爸的图片,我迫不及待地读起了《孔融让梨》故事 。呵,孔融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孩子!
四岁的一天,小孔融的妈妈从集市上买来了许多金黄的鸭梨,她让孔融先吃一个,可是孔融在篮子里挑了许久,却捡了一个最小的留给自己 。原因是自己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姐姐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