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心情看待孩子坏表现


好的心情看待孩子坏表现

文章插图
其实 , 当我们好好回忆一下孩子们激怒我们的“恶性事件” , 就会发现几乎每件事情后面都有让我们感到高兴的一面 , 甚至还有很多足以让我们欣喜或自豪的举动呢
当我和妻子回到家里的时候 , 发现厨房一片狼籍 , 炉台上全是黑乎乎、粘嗒嗒的东西 , 就好象刮过了一场龙卷风 。儿子听见我们回来 , 兴奋地从书房跑出来 。他说他正在给我们烙馅饼 , 可惜面和水的比例总是掌握不好 。
一天的劳累让我变得怒不可遏 , 我大声吼道:“谁允许你动水和面粉了?”之后 , 我看到了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幕:大滴泪珠从我们四岁的儿子脸上滚落下来 , 落在他乖乖地捧着的那个装着黑乎乎面糊的碗里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粗暴 。我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孩子 , 他只是想做些自己认为非常了不起是事情 , 并且给我们一个惊喜而已 。
从这一天开始 , 我尝试告诉自己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孩子的那些坏表现 , 只看阳光 , 而不看阴影 。因为如果父母总是被孩子无拘无束的童趣而激怒 , 对孩子非常不公正 , 也会给整个个家庭笼罩上一层阴云 。
其实 , 当我们好好回忆一下孩子们激怒我们的“恶性事件” , 就会发现几乎每件事情后面都有让我们感到高兴的一面 , 比如孩子新学到的技能、孩子的探索精神 。那么作为年长他们几十年的成年人 , 我们为什么不能换种心情、换个角度来看待呢?
孩子的“坏”表现——偷玩具
2岁的孩子在小区里和小朋友玩的时候 , 总是喜欢把别人的玩具偷偷拿回家 。
换个角度看看:占有是小孩的天性 , 所以不能把2岁孩子偷拿玩具的行为看成是品行问题——爱占小便宜或者喜欢偷东西 。
一直到3岁以前 , 都是孩子开始发现自我的过程 。他们慢慢能够区分“你的”和“我的” , 进而他们用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来确定自己的存在 。因此 , 如果你让一个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给大家分享是毫无意义的 , 那简直就像拿走他的一只胳膊 。
该怎么做?
*让小孩子轮流“占有”玩具 。
一起玩耍的时候给他们制定一个顺序 。“思涵先玩10分钟 , 然后交给可文玩!”你可以让可爱的闹钟帮助你提示孩子:“交换玩具的时间到了!”
*尝试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 , 并不是所有玩具都属于他 , 每个人只可以把自己的玩具带回家 。
*当有小朋友来家里玩的时候 , 允许孩子把他最喜欢的玩具藏起来 , 剩下的和大家一起玩 。
孩子的“坏”表现——磨磨蹭蹭
当大人急着出门的时候 , 孩子却总是磨磨蹭蹭地研究鞋子 。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 , 小家伙不断被路边的小蜗牛吸引 , 200米的路程足足走了30分钟 。
换个角度看看:首先我们应该知道5岁以下的孩子是没有时间概念的 。然后我们应该为孩子乐于探索世界而高兴 。”
【好的心情看待孩子坏表现】该怎么做?
*如果是非常着急的事情 , 你就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你们在赶时间 , 然后给他一分钟 , 让他和他正热衷的事情先告个别 。
*如果你一分钟都等不了 , 一定要马上把孩子带走的话 , 请向他道个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