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成长的五大“恶习” 最好不要管

一个人的好坏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 。如果从小就培养一些良好的习惯,就算将来长大了,这些习惯还是会一直跟随着他 。反之,如若从小就邋里邋遢或有一些其他不良的生活坏毛病,那么,这些恶心则有可能伴随孩子一身 。
坏习惯固然不好,但对于婴幼儿童来说,以下五个“坏习惯”,妈咪可以暂时不用理会 。诸如吃手指、用手抓饭这样的“坏毛病”,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经阶段,妈妈最爱管却没必要管 。
坏毛病 1 ——用手抓饭
等宝贝慢慢长大,你会发现他吃辅食时会用手抓饭菜,甚至直接伸手到汤碗里捞,不论什么都往嘴里塞,或者开始争碗争勺了 。这个敏感期就是“幼儿自我意识的第一敏感期” 。当宝宝把勺子当玩具乱舀的时候 。
父母要欣慰——知道用手抓饭的宝贝才是健康的 。当宝宝试图用勺子舀到点东西,然后用不灵光的手腕 向回伸,千方百计把手里的勺子送进嘴里时,那是他们第一次自我定位和空间延展的重合敏感期 。

宝宝成长的五大“恶习” 最好不要管

文章插图
这个时候,是非常好的上桌时期(也就是不在乎吃了什么和吃多少,而是习惯的养成期) 。为孩子准备BABY椅,让他和家庭成员在同一高度一同进餐 。小碗、勺子多买几个,或者换成塑料碗勺 。在进餐的时候给宝宝穿件罩衣,给宝宝的饭菜汤只装一点点 。在孩子抓饭吃的间隙,不妨趁机喂饭 。让宝宝觉得,进 餐原来如此快乐!
坏毛病2——伸手就拿别人的东西
当孩子慢慢长大,可能会出现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情况,或者跟别的孩子抢东西 。此时,不要简单粗暴地命令“还回去”,不妨和颜悦色地告诉孩子:“宝贝,这不是你的东西!”即使他当时不会懂,但这是孩子归属感的最早建立 。
现在的孩子物质需要容易得到满足,这就造成孩子一旦需要就想拥有,在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过程中,这种想法也会延续,缺乏所有权的概念,这是造成孩子“拿”别人东西的最主要原因 。
不妨在家里就开始帮孩子树立物品所有权的意识——从小就将孩子的东西与成人的东西区分开,孩子在需要使用家长的东西时需征求父母的同意,相反,父母也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把这种意识再衍生到家庭之外 。不仅如此,对孩子的需要适度满足,有些要求鼓励他通过努力去实现
坏毛病3 ——吃手指或到处捡东西吃
当孩子爱吃手指或捡到什么吃什么时,是处在口腔敏感期,他(她)靠嘴在感知世界 。妈妈们不妨配合支持——把宝宝的指甲剪好、磨平,小手常洗干净,让他(她)随便吮吃 。在他想把脏东西塞进嘴里前,给他换上干净的物品 。切忌看着他的手不让他吃,或者用手套、长的衣袖盖住他的手 。
坏毛病4——到处乱爬
爬是孩子锻炼感统和小脑平衡最重要的阶段,能较早地让宝宝主动接触和认识事物,促进认知能力的发育 。爬得不好或不会爬的孩子,容易感统失调和平衡力差,从而容易导致做事不专注、多动,容易沮丧和产生挫败感 。
宝宝成长的五大“恶习” 最好不要管

文章插图
宝宝半岁后就逐渐尝试着学习爬行了,这时家长需要做的是给你的宝宝多买几件耐磨的衣裤袜子 。当然,宝宝会爬后,会接触到父母禁止触碰的物品、做父母不允许做的事情的可能性都增加了,这时父母可以开始以一定的规范要求孩子 。
坏毛病5——乱扔东西
扔东西其实是一种“婴儿游戏” 。宝宝在不断重复的游戏动作中强化了对各种物体、环境的认识,还可以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为日后的认知发展打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