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1.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有什么典故吗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 。据资料记载,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明清时期便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
据传说,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 。
有一年大雪天,东方朔在御花园看见一位叫作“元宵”的姑娘正准备投井 。原来元宵自从进宫后,就不能与家中双亲、妹妹见面了 。东方朔决定设法让元宵与亲人相聚 。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文章插图
一天,东方朔在长安街头设摊占卜 。可是每一个人得到的签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 。
一时之间,长安街引起了恐慌 。人们纷纷询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赤衣神女下凡火烧长安城,您们可以向皇上寻求办法” 。随手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去禀报皇上 。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 。汉武帝连忙请来东方朔,东方朔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 。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城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 。
再传谕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燃放鞭炮、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消灾解难” 。汉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办 。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常 。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 。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
2.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 。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 。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 。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 。
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
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 。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 。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 。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 。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 。
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 。刘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 。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 。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