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兴趣特长班 究竟该报不该报?


儿童兴趣特长班 究竟该报不该报?

文章插图
中国式家庭都有一种攀比心理,凡事都喜欢去和人家比 。比金钱、比老公、比家境已不是什么新事 。
除此之外,有孩子的家庭还喜欢比孩子 。如今这些年轻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除了正常的学习之外,更希望孩子能够多才多艺 。很多家长在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能歌善舞、样样都能的时候,巴不得去把所有兴趣班都给孩子报了 。
有兴趣、有特长固然是好,只是孩子最快乐的童年,就因为这些特长班给“糟蹋”了,究竟是值还是不值呢?如果我们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这个儿童兴趣特长班,究竟该报不该报?
近几年来,儿童“特长热”方兴未艾,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参加特长班越多越好,时间越早越好 。孩子们在一岁以内开始认字,三岁以内开始学外语,三到六岁的孩子八成以上都参加特长班、兴趣班 。每到晚上和双休日,不时可见满怀期望的父母带着孩子在各种学习班之间奔走 。家长热情不减,孩子却苦不堪言 。
从星期一至星期五,5岁的佳佳白天在幼儿园学习,吃过晚饭顾不上休息便又被妈妈带着出去参加特长班 。妈妈同时为她报了小提琴、舞蹈、绘画三个班,每个班一周一至两次,天天晚上都排得满满的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还有钢琴和英语、数学班等着 。
一周下来中,只有星期天下午真正属于她自己 。
实际上,许多家长在孩子身上赋予了太多的功利色彩,并不关心孩子的兴趣所在,单纯从自己的意愿出发,无情地抹杀了孩子的主动性 。年轻的父母们碰在一起,就会比较谁的孩子学会的东西多,不管如何硬要把孩子推向众人面前进行表演 。在家长眼里,过级考取各类证书是学习效果最有力的证明 。这种缺乏兴趣的被动学习,对孩子来说只能是事倍功半 。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技学院教师张维娜认为,特长教育应该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给孩子带来快乐和自信,让其更积极地享受生活 。这种培养必须有个前提,即学有余力,兴趣为先,尤其不要和考级考证挂钩 。
父母在为孩子报课外特长班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孩子的爱好及智力底数,并由此做出选择 。儿童正处于各方面发展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学习班安排不可太多 。否则,不仅会分散孩子的精力,还会加重孩子的负担,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 。
另一方面,特色少年宫或学前班应以注重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基本标准 。有些少年宫或学前班以智力开发、教算术、教作文为特色,实际上是将小学的学习任务下放到少宫或学前班,虽能产生短期效益,从长远看则会导致孩子入学后厌学、注意力不集中等后遗症,家长选择时更要慎之又慎 。
许多家长盲目跟风,让孩子学艺术特长 。不少孩子在特长学习中往往坚持不下来,半途而废,甚至把这种半途而废的思想带到学习和做事上 。专家提醒家长,学艺术特长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对孩子包办代替 。
避开学艺易陷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天赋第一
当更多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也开始学琴的时候,父母们总会不自觉地用艺术家的印象来对照自己的孩子,其实这里真有不少错误的观念 。
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音乐才能方面的条件,对孩子的制约不在于能不能学艺,而在于能学到什么程度 。如果仅仅把学琴当做业余爱好,那么大多数人都有学艺的条件 。
所以,让孩子学习特长别抱有功利性的目的,更不能盲目地跟风、赶潮流,而是要通过学习特长来丰富孩子的生活、陶冶情操 。另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所有孩子至少都能够学习一种乐器,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有好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