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最近,豆瓣上的一个帖子火了,网友吐槽自己10岁的小侄子 。这个小侄子不仅成绩优秀,奥数、围棋、轮滑各种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重点来了,小侄子觉得自己太优秀,嫌弃自己的父母配不上如此好的自己 。
孩子说自己的父母太穷,只开得起十几万的丰田,他的同学都拿着iPhone7,自己却只有儿童手表 。
他的成绩总考第一,才艺出类拔萃,然而,就是如此优秀的孩子,竟因觉得自己优秀而嫌弃父母,真实上演了一幕“狗嫌家贫,儿嫌母丑”的闹剧 。
受之无愧感强烈的人,最终会变成一只白眼狼 。
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果 。果实出了问题,多半是根也有问题,孩子不懂感恩往往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
为什么付出越多的父母,往往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其实答案很简单:中国式父母往往只知道关心孩子吃饱穿暖,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却忘了教孩子感恩 。
不知道感恩的孩子,父母为他付出的再多,在他眼里都是常态,一旦他眼里的常态被打破,就会心生怨恨 。
当下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 。
富人家的孩子当富二代养,穷人家的孩子也当富二代养,“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
有不少父母,不顾家庭资源禀赋差异,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
夫妻俩加上四个老人,六个人面对一个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放在过去的确是成立的 。上学时,我拼命地努力,想通过学习,去争取更好的生活 。
我从来不大手大脚地花钱,因为我知道,父母供我读书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都是他们的血汗钱 。
不仅是我,那个时候,我身边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这样 。我们从小目睹父母辛劳、体验生活困苦的孩子,懂得热爱生活的道理,有着奋斗与吃苦的自觉 。
现在,一些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觉得亏欠了孩子,担心孩子被别人家孩子比下去,产生自卑心理,反而更加娇惯、宠溺孩子 。
大多数的孩子都过着一种极其享乐的生活,热了有空调,冷了有暖气,家家都有零食吃,人人都有新衣服穿 。
父母再苦再累,也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
当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东西和所有的爱都给孩子时,却忘了告诉孩子一件事:生活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 。
父母的呵护,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味毒药 。
孩子们心安理得享受着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体贴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相反,还滋生了很多虚荣、懒惰、不学无术的坏毛病 。
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对2至5岁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春期 。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独立自主 。而后者仅有26%的人能后独立承担责任 。”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四大“硬伤”
第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 。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
第二、物质刺激,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
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 。据了解,这好象是中国父母们独有的杀手锏:考试成绩全部85分以上,给孩子买 飞机玩具和酸奶;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100块钱 。反此种种,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 。
- 孩子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不该打?以下分析父母一定要看!
- 孩子不和父母说心里话你可能需要这些小技巧
- 家庭教育有哪些好方法?提醒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抓住好时机!
- 小孩学习成绩下滑怎么办 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 帮父母树立威信的“十字经”
- 儿童教育金保险比储蓄更具优势
- 才艺展示评分标准——幼儿教育
- 父母应该如何科学培养宝宝艺术潜能
- 音乐亲子教育对孩子、对父母都大有裨益,何乐
- 你的孩子是否智力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