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庭教育的误区

文章插图
【家庭教育的误区】任何事物都存在缺陷 。我们要做的不是因为害怕缺陷而在作诗的时候畏首畏尾 , 而是应该在做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就难教育孩子来说 。
一些习惯性的做法应经延续了好久 , 但是我们今天才发现这原来是一个误区 。我们就必须解决 。只有认识误区才能够使得我们自觉地找到一种新方法 。
1、压力缺失 。创造性地研发启发孩子兴趣 , 给孩子施加适度的内在压力的游戏、见识、特定任务项目 , 以实现适当的潜力发挥与新自我认知 。
2、应试帮凶 。坚定地帮助学校绑牢孩子所有时间与精力满足考试需要 , 甚至另外为孩子设定课外应试项目 , 忽略了对于孩子多元见识、启发爱好方面的工作 , 让孩子慢慢失去了个人偏好的感受与表达能力 。
3、自然角色 。缺少在教养孩子中父母自觉的与有计划的角色分工 , 使得孩子均衡地拥有表现空间与遵守规矩的双重意识 。
4、行动抽离 。鼓励孩子在行动中尝试、反思、总结、提升的模式 , 而非圈养与空想的模式 , 使孩子透过体验 , 获得带有自身知识特征的自我强化 。
5、社交偏差 。建立孩子交往的同龄伙伴圈子 , 使其拥有同龄人心理社会 , 并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始终保证适度的对外社会交往与承担适当的社会任务 , 具有适当的社会化水平 。
6、欠缺规矩 。大部分家长只满足于或者只知道让孩子生活在亲友规则、私人化熟人规则中 , 而未提供适当的职业化熟人与陌生人规则的训练 , 因此年轻人在社会场合容易遭到直接的社会批评
7、决策替代 。为孩子好为出发点 , 而为孩子做了大部分甚至所有的决定 , 导致孩子没有决策习惯 , 成为无主见的孩子 。决策替代的出发点是善良的 , 过程是劳累的 , 结果是糟糕的 。
8、人格替代 。决策替代的后果就是人格替代了 , 这是程度更深的一种影响 。把自己的理想合作追求转化为对孩子的要求 , 不是危言耸听 。不少的家长都有这个毛病 。决策替代就更是了 , 基本每个家长都有过 。家长的使命是发现孩子的潜力 , 不是是塑造孩子的未来 。人格替代是最大的误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