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的艺术( 四 )



家长给宝宝提出的要求应让他有信心达到、易于接受,这种明确的是非观念,会使他确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态度坚决 。这样,宝宝那种“我独占”、“我为主”、“服从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为,将随着良好环境与教育的熏陶而消失 。

对不诚实:预防胜过调查
宝贝,妈妈教你认识“钱”



丫丫今年已经三岁多了,最近尤其爱逛超市,每天缠着妈妈问:“妈妈,今天去不去买东西?”到了超市,她的兴奋劲就别提了,只要是看到她眼里的东西:都要往购物车里放,妈妈不得不拉下脸来一次次责令她把东西放回去 。看到丫丫委屈的表情,妈妈心里直犯嘀咕:“难道家里有个小购物狂?”

丫丫妈回家后,立即把心中的疑问反映给了丫丫爸,经过丫爸的分析、判断,他们认为,虽说丫丫还小,但这种苗头发展下去可不好,于是决定对丫丫开始进行“金钱”教育 。“这可是关系到丫丫‘钱途’的大事,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早 。”丫爸严肃地说 。

专家提示:

当宝宝说:“妈妈,我要买”的时候,就可以对他进行适当的金钱观教育了 。

对三、四的宝宝来说,“钱”还是玩具的一种,一张花花绿绿的纸,但他们已经朦朦胧胧地知道,这张纸可以在商店里换回喜欢的玩具、糖果 。

这正是宝宝认识“金钱”的开始 。

钱币是什么

于是,丫爸找来了许多硬币:
一角的、五角的、一元的……像教丫丫识字一样耐心地教她:
这是一角钱,小小圆圆的;这是五角钱,黄颜色的;这是一元钱,拿在手里又大又重 。接着,丫爸又拿出几张纸币:丫丫,这可不是你画画的纸哦,它们也叫做“钱”,“钱”可以在商场里买到想要的东西 。

经过丫爸丫妈的耐心教育,丫丫终于可以认清楚圆圆的硬币和花花的纸币了 。

为了验证第一期教育成果,丫爸特意找来许多混淆物:扣子啦,塑料片啦、色纸啦,把它们同钱币放在一起,让丫丫把其中的“钱”挑出来 。没想到丫丫还真不赖,一个不差!丫爸得意地说:“看来咱家有个理财小天才呢!”

专家提示:

认识钱币是培养孩子金钱意识的第一步,要让孩子认识到钱与其他东西是不同的,它可以用来买其他东西 。

买东西游戏

认识了钱币之后,丫爸和丫妈就在家里开起了“超市”,什么书啊,玩具啊,甚至爸爸的眼镜都成了“商品”,妈妈、爸爸和丫丫轮流扮演“售货员”和“顾客” 。只见丫丫提个小篮,模仿妈妈的样子对“售货员”说:“我要买一双袜子多少钱?”“一元钱 。”“给你钱 。”“袜子拿好 。”……一次小小的“交易”就这样结束了 。丫丫对这个游戏乐此不疲,每次把自己的钱花完之后,就要求当售货员 。
因为她渐渐明白,买东西要把钱花出去,而售货员却可以再把钱收进来 。

专家提示:

买和卖的游戏对孩子们来说其乐无穷,除了可以体会到交换的乐趣之外,还能感受到交换带来的“成就感” 。生活中,父母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拿钱买东西,把它当作生活经历的一部分 。

存钱罐里的秘密

丫丫认识了“钱”,又会用“钱”买东西后,丫爸就不失时机地送给她一个圆脑袋,胖肚子的小猫存钱罐,丫丫指着小猫后背上的开孔说:“这是什么?”“这是存钱罐,以后爸爸妈妈给你的钱,可以把他们存进小猪的肚子里,存多了用来买你喜欢的东西 。”爸爸笑眯眯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