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到底谁强?

明代大才子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整首词基调慷慨悲壮,荡气回肠 。每每读来内心当中总有一种江河奔腾,红尘滚滚,名利远逝的感觉,仿佛有一种叹息,有一丝壮志,又有一缕恬静淡然,生动地描绘出汉末三国乱世枭雄之间割据纷争的局面 。
作为三国”魏蜀吴”,到底哪家实力更加强劲,无非需要从政治、军事、经济三个方面入手对比 。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到底谁强?

文章插图
蜀汉纵有”天府之国”的盛誉,主明臣贤,文有诸葛孔明的智慧,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的勇猛 。恰恰是历史上名声最大、美名远扬的一群人所建立的政权却最先灭亡 。蜀汉最有实力的不是文武硬件,而是道统所在 。正如两代君主倾全国之力所追求的”兴复汉室” 。
政治上基本承袭汉制 。丞相作为百官之长,总揽朝政,三公中司徒协助处理国家事务 。虽然丞相和司徒两官并立,但是司徒政治级别和权力远不及丞相,更多以丞相副手身份上朝理政 。蜀汉政权最引以为傲的应该是《蜀科》,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法典,作为割据势力能够草创制度实属难得 。《蜀科》由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五人联合创立 。虽然规章制度严苛,但是法律公正,执行公平,深得蜀地老百姓拥戴 。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到底谁强?

文章插图
军事上以北伐为主 。自建兴六年(228)诸葛亮首次北伐开始,至景耀五年(262)姜维兵败 。蜀汉政权进行了长达34年的北伐之路,最终导致蜀汉国库空虚,兵败国亡 。蜀汉后期没有可用的良将也是其灭国的一大原因,这才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 。
经济上空前繁荣 。蜀汉政权本身地处天府之国,农耕文明十分发达,加上诸葛亮对农业和水利的精心管理,使得蜀汉的经济和人口达到空前的繁荣 。益州的户口已经过百万,比起中原地区十户仅存一户的现状实在是不能相提并论 。绵竹、广汉一带的水稻田一直保持亩产三十斛以上的记录 。历史界曾评价蜀汉政权的农业”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畜积饶 。”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到底谁强?

文章插图
曹魏政权一直饱受诟病,理由是曹家的皇位来路不正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毕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客观存在的实事 。曹阿瞒本人一世枭雄,能文能武不必多说,手下可谓是人才济济,文官: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刘晔,满宠,杨修,许攸,司马懿;武将:于禁,许褚,典韦,李典,乐进,张辽,曹仁,夏侯惇,夏侯渊,张郃,徐晃 。如此庞大的幕僚集团,曹魏理所当然在三国之中坐稳老大 。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到底谁强?

文章插图
政治上曹操开创”唯才是举”的制度,以更好地服务于广揽人才的政治需要,”唯才是举”打破汉朝举孝廉制度的诸多弊端,可以使得大量的人才由底层通往上层 。曹魏政治上的第二大贡献是削减法律,去繁就简 。太和三年(229),魏明帝重新修改法律,制定出《新律》十八篇、《州郡令》四十五篇、《尚书官令》和《军中令》加起来不足百篇 。曹魏的《新律》使得封建社会法律由繁入简,对后世特别是晋律和唐律影响深远 。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到底谁强?

文章插图
军事上多边防御 。曹魏一方面要面对来自蜀汉北伐施加的压力,另一方面又要巩固边防军事,南匈奴、乌桓、鲜卑、羌、氐、高句丽、倭国等周边诸多政权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