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李鸿章提拔的丁汝昌、叶志超,都是不折不扣的庸才?

很少有朋友知道,晚清时期的党争问题比晚明更加严重 。可以说,甲午战争的完败就是党争导致的 。在晚清时期的党争中,以湘淮党争最严重,李鸿章、左宗棠二人不顾外虏入侵,将精力全部投入到明争暗斗上,这才使丁汝昌、叶志超这种庸才得以上任,误国误民 。
这场毫无意义的党争不但消磨掉了李鸿章与左宗棠有限的精力,还让他们在选拔人才期间被蒙蔽了双眼 。只要非我族类,任你才高八斗,一概弃之不用 。甲午战争中,李鸿章所提拔的海军将领丁汝昌及陆军将领叶志超,都是不折不扣的庸才 。

为什么说李鸿章提拔的丁汝昌、叶志超,都是不折不扣的庸才?

文章插图
虽说丁汝昌深得李鸿章的信任,但他的能力着实有限,且思想守旧无法与新时代接轨 。丁汝昌早年参加过太平天国起义,见洪秀全大势已去后转投清军,先是效命于湘军,后来又改投淮军,官拜记名提督 。
丁汝昌并不是海军科班出身,也没有经过正规的海战训练,只因为他是李鸿章的党羽,便被赋予了北洋水师统帅的要职 。丁汝昌所作出的一切决定,皆唯李鸿章马首是瞻,根本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是李鸿章的走狗一样 。
在丁汝昌二十年的行伍生涯中,虽然曾在长江水师里混过一段时间,但他却对现代化的海军作战知之甚少,是个不折不扣的“旱鸭子” 。丁汝昌连水战的经验都有限,何况海战乎?在调任北洋后,丁汝昌是怎么发挥自己的能力的呢?那就是对内自重,取悦李鸿章的眼球,大搞形式主义 。拿北洋水师的射击训练来说,军舰在射击的过程中,靶船佁然不动 。军舰经测算后调整射界,按照浮标射击,自然命中率极高 。
为什么说李鸿章提拔的丁汝昌、叶志超,都是不折不扣的庸才?

文章插图
不过,在战场上,哪有敌船会像靶船一样停在那里任人射击?平时操练时,北洋水师均知道今天要排练什么阵型,大伙会事先做好准备 。不过,在局势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上峰下达的命令仅有一个旗语而已,要求将士在短时间内迅速变换阵型 。像平时那种随意的训练方式,怎能让将士在战场上得心应手的变阵呢?因此,在丁汝昌所主持下的北洋水师,在训练上就已落入下乘,根本没有实战能力 。
总的来说,丁汝昌就是个门外汉,难怪邓世昌等管带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英国有不懂海战的将官吗?有这样的将官,不但会毁了海军,还会搭上自己的性命 。”
果不其然,在甲午海战的最后时刻,面临全军覆没的丁汝昌服毒自杀,潦草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即便丁汝昌以死谢罪之举有骨气,也难改他百无一用的本质 。当时的北洋水师,要的是有担当能打胜仗的将军,而不是遇事一死了之的废物 。
为什么说李鸿章提拔的丁汝昌、叶志超,都是不折不扣的庸才?

文章插图
丁汝昌本人对海军事务两眼一抹黑,可他手底下的管带们大多是马尾船政学堂的毕业生 。这些人虽然有一定实力,但他们却唯“丁军门”马首是瞻 。这群亦步亦趋的管带,每天想着的不是怎么打胜仗,而是如何站好队,哪有资本击败如日中天的日本海军?
无休止的党争与内斗,伴随着滋生到骨子里的腐败,只可惜那些斥巨资引进的战舰,只能在这群庸人的手中沦为废铁!
选择丁汝昌,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选择叶志超,则让大清王朝断送了东北 。
中日战争打响之前,李鸿章在挑选陆军将领时,着实费了一番心思 。在当时的淮军中,有不少可用之才,但李鸿章最终的人选却是叶志超 。叶志超何德何能,为何得到李鸿章的青睐呢?这是个纸上谈兵的高手,靠扯谎与对李鸿章的绝对服从,讨得主子的欢心,收获兵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