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两个“孙虑”,一个是孙权之子,一个被逼自尽!

在汉末三国时期 , 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单字 , 比如刘备、张飞、赵云、关羽、马超、黄忠等 。在此基础上 , 重名 , 也即同名同姓的情况 , 自然是难以避免了 。比如当时的东吴和蜀汉 , 各有一位名为马忠的武将 。对于东吴的马忠来说 , 大家都很熟悉 , 因为不管是在正史中还是在演义中 , 都是他俘获了关羽父子 。
而就蜀汉的马忠来说 , 曾被刘备称为贤才 。公元223年 , 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 , 任马忠为门下督 。公元225年 , 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 , 讨平牂牁叛乱 。后任庲降都督 , 剿灭豪帅刘胄叛乱 。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孙虑 , 也出现了重名的情况 。

三国有两个“孙虑”,一个是孙权之子,一个被逼自尽!

文章插图
一、孙虑(孙权之子)
孙虑(213年-232年) , 字子智 , 吴大帝孙权次子 , 生母不详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 , 孙虑从小机敏聪慧 , 多才多艺 , 得到孙权的器重和喜爱 。黄武七年(228年)三月 , 年仅十六岁的孙虑被孙权封为建昌侯 , 封地在今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一带 。
黄龙元年(229年) , 孙权先是在武昌登基称帝 , 然后迁都建业 , 留下孙登孙虑等皇子及其他宗室公子在武昌 , 征召陆逊至武昌管理宫室事宜 , 把皇子委托给他 。当时孙虑喜欢玩乐 , 陆逊严厉地说:“君侯应当勤读经典 , 增加自己的新知 , 玩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孙虑这才有所收敛 。
三国有两个“孙虑”,一个是孙权之子,一个被逼自尽!

文章插图
黄龙二年(230年) , 丞相顾雍等上奏说孙虑天性聪慧明体达用 , 才识日日增新 , 比照汉朝之例 , 应该进封为王爵 , 但孙权没有同意 。后来过了一段时间 , 尚书仆射也建议对孙虑进行封赏 。孙权于是同意 , 任命十八岁的孙虑为镇军大将军 , 授予假节 , 单独开置府署 , 治所设在半州(今江西九江西) 。
孙虑以皇子的身份 , 加之年纪又轻 , 远近的人都担心他不能认真处理事务 。但是 , 等到他任职掌权后 , 遵奉法度 , 恭侍师友 , 超过众人对他的期望 , 也即孙虑是一位可造之材 。不过 , 非常可惜的是 , 嘉禾元年(232年)正月 , 孙虑去世 , 时年二十岁 , 这自然属于英年早逝的情况 。孙虑因为没有儿子 , 所以封邑废除 。在孙虑英年早逝后 , 孙权悲痛哭泣 , 为之减少膳食 。
三国有两个“孙虑”,一个是孙权之子,一个被逼自尽!

文章插图
二、孙虑(吴国宗室)
另一方面 , 作为吴国宗室 , 孙虑是孙峻从弟 , 孙綝从兄 。公元252年 , 孙权去世后 , 年幼的孙亮即位 。彼时 , 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 , 一开始掌握了东吴大权 。不过 , 公元253年 , 孙峻设计诛杀了诸葛恪 , 从而篡夺了朝廷大权 。因为孙虑也参加了这场行动 , 所以他获得了孙峻的厚待 , 得以被册封为右将军 。在三国时期 , 右将军是地位较高的武将官职 , 比如公元219年 , 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 , 就将张飞册封为右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