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鉴定指南首 次出炉,史上讲的最明白最透彻

唐宋青花不受重视 , 到了元青花大放异彩 , 除了原料基础 , 还有两个人文基础 。而很多人认为的元青花大放异彩的釉下彩技术的突破 , 作者(管窥中国)并不太认同 , 因为宋代磁州窑的白底黑花已经出现了很多精品 , 金代也出现了成熟的红绿彩 。

元青花鉴定指南首 次出炉,史上讲的最明白最透彻

文章插图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兴起了元青花热 , 这是有缘故的 。首先 , 国外由于大维德基金会那对元青花象耳瓶已广为人知 , 人们知道元代有那么美丽的青花瓷 。其次 , 偏偏是80年代国内出土了一批元青花器(总数不足百件) , 中国本土也存在元青花 。以往 , 由于故宫和上博 , 南博这样的博物馆也没有元青花器 , 再加上中国历代陶瓷书上均无元代青花器生产的记载 , 因此 , “元青花”并没有作为一个心理对象存在了 。其二 , 海外的拍卖和日本的收藏界对元青花的推崇 , 使得国内收藏界也为之垂涎 。
我们发现早期和中期的元青花的釉下极少气泡或不存在气泡 , 只有至正型元青花才有气泡 , 且小气泡多 , 大气泡少 。这一点也是仿制者难仿成功的 。更是鉴定的一个主要指标 。
元青花鉴定指南首 次出炉,史上讲的最明白最透彻

文章插图
很多人见过元青花真品之后 , 总结出元青花的一些特征 , 比如苏料的铁锈斑、凹陷、锡光、晕散、底部釉斑、火石红、麻仓土等等 , 应该说这些都是实事求是的 , 是学习研究元青花特别值得参考的 , 但并不是所有元青花都同时具有上述特征 , 比如很多铁锈斑是没有锡光的 , 不是一定都有晕散现象 , 也有的底部也是没有釉斑的 , 有的青花料墨重的地方也没有铁锈斑 , 有的底部露胎处也没有火石红 , 等等 , 特别是元青花胎 , 我看到很多专家、很多书上都说元青花是大器精、小器粗 , 一件瓷器的精与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个是胎、一个是画工 , 就胎而言 , 也不是大器就精、小器就粗 , 经过和反复对比和研究 , 发现元青花胎的精与粗不是根据大小来定的 , 而是根据用途来定的 , 普遍来讲 , 用于盛酒的梅瓶、大罐的胎相对较粗 , 表现出来一是釉面棕眼较多、二是底部胎的孔眼较多 , 用于装食物的器皿的胎就相对要细很多 , 特别是元青花大盘 , 胎都特别细腻 , 很多小件器皿的胎也很细腻 , 比如大碗、壶等 , 不是专家讲的小件都很粗 , 如果食用器的胎太粗 , 釉面有棕眼 , 底部有孔洞 , 用一次两次不要紧 , 用得多了 , 那些地方都会积垢污 , 既不卫生也不雅观 。我们切不可小瞧了古人的智慧 。
元青花是一个令无数人着迷的话题 , 而引爆这个话题的则是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 。多年前 ,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拍出了2.5个亿的天价 , 令无数人目瞪口呆 。由此 , 人们对元青花的重视日甚一日 。
元青花鉴定指南首 次出炉,史上讲的最明白最透彻

文章插图
元代青花所使用的鈷料有国产青料和进口的苏麻离青料 , 前者偏向蓝灰色或蓝黑色 , 后者则浓艳如蓝宝石 , 并且会有自然凝聚的黑疵斑点 , 是精品青花瓷器的标准色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