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当奖励育出牛津女孩

前不久,刘晓琳以全额奖学金获得了去英国牛津大学上学的机会 。刘晓琳从小学到高中读的都是普通学校,她的父亲刘根正是广东一个小镇上的工人,母亲王丽是普通的家庭妇女 。他们是如何将女儿培养成才的呢?
培养兴趣,学习是种奖励的手段
现在很多家长最头痛的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督促吧,怕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放手不管吧,又怕孩子放任自流 。从孩子懂事开始,家长们就绞尽脑汁想找到一条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捷径 。对此刘晓琳的父母刘根正和王丽的办法非常简单:“把学习作为一种奖励 。”
刘晓琳三四岁的时候,最喜欢听妈妈讲故事,因为妈妈讲的故事太好听了 。妈妈每次讲故事时,都会拿来一本书 。长此以往,晓琳知道妈妈的故事都来自那本书里 。
“妈妈,妈妈,”一天中午,晓琳跑到厨房找妈妈,“快,给我讲故事 。”
“不行啊,琳琳 。”妈妈看了看她手上的童话书说,“妈妈正在做饭,如果你能帮我洗菜,就奖励给你一个故事 。”
晓琳想了想,同意了 。虽然她把水弄得满地都是,菜也洗得不是很干净,但妈妈还是夸奖了她,并在饭后给晓琳讲了一个精彩的童话故事 。
晓琳的全部心思都在故事书上 。渐渐地,她不满足于妈妈讲故事了 。
“我要自己看故事!故事就在书里呢 。”
“那你就要学会识字 。”妈妈说 。
“妈妈教我 。”晓琳来劲儿了 。
王丽觉得,如果只是泛泛地教她认字,过一段时间她就会感到烦了,把学习识字当成了负担 。所以,她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把教晓琳识字也当成了奖励 。
如果晓琳能够按与家长的约定,收拾好自己的玩具,按时起床……一天的综合评分达到优秀,就教她故事里面的5个字;如果表现更好,就会奖励10个字 。
晓琳非常喜欢这种奖励游戏,因为那些神奇的故事就像一个个迷宫,渐渐完全地呈现在她面前 。
有一次,王丽有件急事要出去办,就让晓琳先复习以前的“奖励” 。2个小时后,王丽回来时,发现晓琳还捧着故事书在“研究” 。见妈妈回来,她高兴地扑到妈妈的怀里,要求把剩下的字也“奖”给她 。王丽觉得,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应该可以教她查字典了 。后来的奖励就变成教查字典 。没想到,晓琳学得很快,碰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自我奖励 。
王丽认为,与其用别的东西奖励学习,不如把学习当作奖励 。因为,在把学习当奖励这一过程中,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让她懂得了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学会了做家务,还学会了等待和忍耐,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需要的重要元素 。
要学会面对失败,还要学会永不放弃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当他们遇到难题时,家长往往会冲上去,把这种障碍排除掉 。在家长看来,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然而,家长的代劳让孩子失去了许多体验的机会,也形成了很多性格上的缺陷 。爸爸刘根正认为:“孩子必须学会适应失败,但是,也必须养成永不放弃的习惯 。”
刘晓琳小时候和其他孩子一样,对玩特别感兴趣,特别喜欢玩积木 。有一次,晓琳画了一幅关于宫殿的画,并兴致勃勃地把几副积木混在一起,摊到地上,准备按图纸建造一项“浩大的工程” 。然而,这个“工程”实在是太大了,她整整搭了一晚上,却只完成一小部分 。
吃过晚饭,晓琳对这个“建筑”失去了耐心,准备收拾起来,上床睡觉 。
“琳琳,”刘根正拉住女儿的手,“来,爸爸和你一起搭 。”
“好啊 。”晓琳笑了,“我要搭宫殿——我自己的宫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