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拍了两亿三,若以面积计价,这种瓷的拍价甩了元青花十条街( 二 )


元青花拍了两亿三,若以面积计价,这种瓷的拍价甩了元青花十条街

文章插图
(斗彩花蝶纹罐,明;国博藏)
虽然文献中出现“斗彩”一词是在清康乾时期,但坊间关于“斗彩”的说法可能源于创烧斗彩的宣德时期 。传说“斗彩”一词源于江西土语 。江西方言中的“兜”代表拼凑、合拢、整合的意思,比如把东西归拢在一起叫“兜起” 。当宣德年间烧成釉上与釉下彩合成的彩瓷新品种时,按江西方言这就是把两(多)种色彩兜(拼凑、归拢、整合)在了一起 。因此,人们便称它为“兜彩”,发音类似于“斗彩”,久而久之就这样传开了 。也许,因为当时的文人并没有把这种方言写入书籍(文章)中,因此后人没有在明代文献中看到这个说法 。
而现代人对斗彩的解释:一说是釉上彩与釉下彩争奇斗艳,故名“斗彩”;另说:釉上与釉下彩相互逗趣,故名“逗彩” 。逗彩,斗彩也 。
元青花拍了两亿三,若以面积计价,这种瓷的拍价甩了元青花十条街

文章插图
(斗彩高士图杯,明;故宫藏)
成化斗彩是明代最脍炙人口的瓷器 。由于斗彩瓷主要是用作宫廷玩赏之器,因此除个别大件器和少数大碗、印盒外,多数是小型杯和高足杯 。依据纹饰图案可分为鸡缸杯、高士杯、婴戏杯、葡萄杯等品类,其中以鸡缸杯最为名贵 。明人书《野获编》中就曾记载在明万历时期一对成化窑杯就值白银一百两 。《唐氏肆考》中也说:“神宗尚器,御前有成杯一只,值钱十万”,可见在当时成化斗彩杯就已是珍贵重器 。
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一只成化斗彩鸡缸杯(高3.4cm,口径8.3cm)拍出了2.8亿港元的高价 。若按单位面积计价,这只鸡缸杯的拍价可以甩当年(2005年)拍出了2.3亿元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大罐十条街不止 。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公众号、搜狐号“走遍世界博物馆”,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馆 。谢谢!
诚征优秀稿件:投稿指南
相关推荐: 揭秘慈禧六十大寿时放生动物时发生了什么奇事?
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1884年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奕被罢黜,从此之后,慈禧太后就成为大清朝最有话语权的人,即便是光绪帝也受制于慈禧太后,可以说慈禧太后虽然没有称帝,但和皇帝也没有什么区别了,至少已经处在权力的最顶端 。既然是大清朝如此贵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