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拍了两亿三,若以面积计价,这种瓷的拍价甩了元青花十条街

作者:M辰

元青花拍了两亿三,若以面积计价,这种瓷的拍价甩了元青花十条街

文章插图
#瓷器篇—45#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 。现在,2021年重头戏——“瓷器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
【元青花拍了两亿三,若以面积计价,这种瓷的拍价甩了元青花十条街】
元青花拍了两亿三,若以面积计价,这种瓷的拍价甩了元青花十条街

文章插图
(斗彩海水天马图罐,明成化;故宫藏)
前面说到:在中国瓷器史上,自东汉烧制出成熟瓷器后,几乎历代都有令后世高山仰止的瓷器名品出现,如唐代的秘色瓷、宋代的五大名窑瓷、明代的斗彩瓷、清代的粉彩瓷等,无一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冠绝之品,它们手拉手串联起了一部光辉灿烂的中国瓷器史 。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明代最耀眼的瓷器——斗彩瓷 。
(本文图片由M辰、福元拍摄,版权所有)
元青花拍了两亿三,若以面积计价,这种瓷的拍价甩了元青花十条街

文章插图
(青花卧足碗,明;首都博物馆藏)
在说斗彩瓷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两个基本概念:
1.釉下彩瓷:将纹饰图案先绘画于素胎上,再罩釉,然后入窑烧制的瓷器品种 。由于纹饰在釉的下面,故名“釉下彩瓷” 。如上图中的这件“青花卧足碗”,就是在素胎上先以青料绘画出青花纹饰,然后对整个瓷胎进行施釉(青花被罩在了釉下),再入窑烧制所得到的釉下彩瓷 。我们所熟知的青花瓷都是釉下彩瓷 。
元青花拍了两亿三,若以面积计价,这种瓷的拍价甩了元青花十条街

文章插图
(白釉红绿彩鱼纹碗,金;故宫藏)
2.釉上彩瓷:指在已经施釉烧成的瓷胎上绘画纹饰图案,然后再二次入窑烧制的瓷器 。由于纹饰是绘制在釉的上面,故名“釉上彩瓷” 。如上图中的这件“白釉红绿彩鱼纹碗”,就是先将碗施白釉,然后入窑烧成瓷器;再在瓷胎上以红、绿彩绘画纹饰(图案画在釉上),经二次入窑低温烘烧后而得到的釉上彩瓷 。
了解了釉下彩与釉上彩,我们再来看什么是斗彩?
元青花拍了两亿三,若以面积计价,这种瓷的拍价甩了元青花十条街

文章插图
(斗彩灵云纹杯,明;故宫博物院藏)
斗彩:指釉下彩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绘纹饰形式 。
以上图“斗彩灵云纹杯”为例,简要说明斗彩瓷的烧制工艺:
1.先以青花色料在素胎上勾勒出纹样的轮廓线,施釉,入窑烧制成釉下彩青花瓷;
2.在“青花瓷”的基础上,将红、黄、绿等色彩填入青花所勾勒出的轮廓内,完成整个纹饰图案的绘画;再入窑进行低温烘烧完成固色过程;出窑后的成品就是釉下彩与釉上彩相结合的“斗彩”瓷 。
元青花拍了两亿三,若以面积计价,这种瓷的拍价甩了元青花十条街

文章插图
(斗彩折枝莲托八吉祥纹碗,明;故宫藏)
“斗彩”由来
斗彩于明宣德年间出现,其时的青花红彩器就是由釉下单彩(青花)与釉上单彩(红彩)相结合的产物 。之后,成化年间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红黄绿紫等)相结合的斗彩器,使斗彩品质达到历史高峰,成为明代瓷器的代表作 。
然而,在明代并没有“斗彩”这一说法 。当时的书籍(文献)将成化“斗彩”称之为“成化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并且直到清雍正七年(1729年)时,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中还将其称作“成窑五彩” 。
最早出现“斗彩”一词的是成书于清雍正、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其曰:“成(化)、正(德)、嘉(靖)、万(历)俱有斗彩、五彩、填采3种 。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 。该书首次以“斗彩”之名解释“成窑五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