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产生及发展历史

宋官钧窑瓷器的造型主要有花盆、花盆托、出戟尊等,釉则利用铁、铜的不同特点,以高温还原焰烧出铜红窑变或纯天青、月白等多种色釉,改变了以往单色釉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此花盆瑰丽的玫瑰紫釉及花瓣式的造型使其愈显精美、华贵 。

钧窑产生及发展历史

文章插图
北宋官窑钧瓷的发色和纹理大小和分布,都难以做到人为控制而恰到好处,是北宋瓷艺的最 高工艺水平的体现 。这批钧瓷工艺早已失传,而窑址也随冰冻积水而下沉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可见当时钧瓷产生的轰动效应 。
钧瓷以窑变为神 。烧制中同施一种釉,一经烧成即呈五光十色 。故云“入窑 一色,出窑万彩” 。千变万化的窑变效果,形成了色彩变幻无究的神奇,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渗化,相映生辉 。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观赏各有情趣,耐人寻味,并辄有新意 。
钧窑产生及发展历史

文章插图
目前,对宋钧瓷的“紫口铁足”形成机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胎质含铁量大,高温烧造过程中铁无素被氧化呈现紫褐色”,造成其出现“紫口铁足”的现象 。笔者对所藏的两件宋钧瓷观察发现,“紫口”颜色较深,底足“铁色”亦深,二器的“紫口铁足”现象都比较明显 。但是,其形成机理与胎内铁元素氧化呈色理论不附 。对花口洗的“紫口”及粘连部位露出的较明显的“护胎釉”对比分析认为,宋钧瓷的“紫口铁足”现象应是施用的褐色“护胎釉”所致 。观察表明,粘连处的“护胎釉”颜色与器口边缘、底足呈色基本一致,只是口部由于被薄釉遮盖后所呈现的“紫色”要略浅一些 。因此,“紫口”的形成应是高温下釉料流淌,口沿处釉料稀薄而呈现出褐色“护胎釉”的颜色,并非胎质内铁元素氧化所为 。
钧窑传世品颇多,且窑址发掘工作也有过多次,窑址的时代从宋代到元明时期,而其周边窑业的情况也逐渐开始清晰起来,这些无疑都是推动钧窑源流研究的因素 。
钧窑产生及发展历史

文章插图
钧瓷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之后的今天,它又被重新挖掘出来,得到了更为空 前的发展,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如今的钧瓷生产无论是造型设计,烧成工艺,还是品种釉色,艺术风格,都日臻完 美 。
【钧窑产生及发展历史】钧瓷造型以端庄、浑厚、古朴、文雅为特色 。钧瓷器皿棱角分明、线条优美、文饰简练、雕塑别致 。钧瓷传统作品尊、鼎、钵、洗、瓶等陈设品,置之庭室富丽堂皇、满屋生辉 。陈之几案赏心悦目、雅致韵人 。钧瓷胎质陶冶清纯、坚实细腻,扣之其声如罄,清脆悦耳 。钧瓷的釉质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 。釉中常常呈现出珍珠点、鱼子、菟丝、蟹爪和蚯蚓走泥似的纹路 。古人用“五光十色润如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来赞美钧瓷釉质的纯净和釉色的艳丽 。钧瓷的釉色各不相同,有的一器一色,有的一器多色,但却找不到两件色彩完全相同的产品 。这就是人们说的"钧无 双配",,也是钧瓷独特艺术风格的一个方面 。钧瓷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为国内外各界人士所赞赏 。钧瓷的经济价值更为同行业所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