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背誓约,心怀愧疚,万历皇帝二十年不再晋谒大高玄殿

作者:史遇春
明神宗皇贵妃郑氏,一生备受皇帝朱翊钧盛宠 。
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大婚三年之后,皇帝还没有子嗣 。为增加子嗣,朱翊钧遂尊慈圣皇太后之命,要求愽选淑女,以备侍御 。后经内阁议定,依照明世宗(朱厚熜)遴选九嫔旧例,在京城内外选择十四岁以上、十六岁以下、容仪端淑、礼教素娴、父母身家没有过失的女子,填充后宫 。郑氏有幸入选,时年十五岁(按照旧时的年龄计算方式、郑氏周岁当为十四岁) 。
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皇帝御临皇极殿,册封九嫔,郑氏受封为淑嫔,位居九嫔第二位 。
【违背誓约,心怀愧疚,万历皇帝二十年不再晋谒大高玄殿】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淑嫔郑氏因怀有身孕,被晋封德妃 。她是为九嫔中第一位封妃之人 。同年,郑德妃产皇次女云和公主 。云和公主早夭,年仅六岁 。
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郑德妃第二次怀孕,被进封为贵妃 。同年,郑贵妃产皇次子朱常溆,小皇子出生当日夭折 。
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郑贵妃产皇三子朱常洵 。同年,郑贵妃被进封为皇贵妃 。
皇三子朱常洵出生之后,郑皇贵妃向皇帝朱翊钧乞请,希望册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 。出于对郑皇贵妃的宠爱,皇帝朱翊钧答应了郑皇贵妃的请求 。

违背誓约,心怀愧疚,万历皇帝二十年不再晋谒大高玄殿

文章插图
当日,紫禁城西北门的西边,有大高玄殿(清代避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讳,称“大高元殿”;又名“大高殿”;因大高玄殿临街大门是并排的三座门,俗称“三座门”) 。
大高玄殿始建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皇帝朱厚熜笃信道教,建此尊奉“三清”,遂成皇家御用道观 。
大高玄殿建成不久,即遭遇火灾 。
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大明朝廷又对大高玄殿进行了重建 。[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再次重修]
大高玄殿供有真武香火,颇为灵验 。皇帝朱翊钧偕同郑贵妃前往大高玄殿行香 。
何谓“行香”?
行香,明清时期,官吏每至农历初一、十五日入庙焚香叩拜,或新官赴任后举行入庙焚香仪式 。
就记载看,皇帝也有“行香”一说,不惟官员 。
行香之时,朱翊钧与郑贵妃互相约定并秘密盟誓:
未来,将郑贵妃之子册立为太子 。
因为有此誓约,朱翊钧还亲作御书一道,并将此御书封缄,藏在玉盒之中,交予郑贵妃保留存证 。
后来,朝臣敦请朱翊钧册立皇太子 。
朱翊钧的生母慈圣皇太后李氏坚持立储以长 。
这期间,是长达十余年的“国本之争” 。
最后,朱翊钧还是低头,忍痛割爱,册立宫女王氏(原为慈宁宫宫女,侍奉明神宗的生母)所生的皇长子朱常洛(即明光宗)为皇太子 。
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朱常洛被册立为皇太子的同时,皇三子朱常洵被册立为福王、皇五子朱常浩(母周端妃)被册封为瑞王、皇六子朱常润(母李敬妃)被册立为惠王、皇七子朱常瀛(母李敬妃)被册封为桂王 。
违背誓约,心怀愧疚,万历皇帝二十年不再晋谒大高玄殿

文章插图
皇长子朱常洛被册立为皇太子之后,皇帝朱翊钧派遣使者前往郑贵妃处,取回当日封缄盟誓御书的玉盒 。
玉盒取回之后,当日封缄所加的标记依旧清晰真切 。
打开玉盒,朱翊钧发现,御书上的字迹已全然模糊,只留下四张旧纸而已 。
对此,皇帝朱翊钧惶恐不安,因为违背誓约,他心怀愧疚 。
从此之后,直至崩逝,将近二十年之中,朱翊钧再也没有晋谒过大高玄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