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建窑建盏 少走弯路

一捧寻常的泥土,经过火的淬炼,最终呈现千变万化 。建盏,人、泥、火相结合,在千余年的历史中,历经坎坷,涅槃重生,凝练出融古贯今、蕴藏悠远的气质,磨炼出更加美丽的容颜 。一代代建盏匠人手艺心传,传承的不只是精湛的技艺和过去的历史,也是延续至今的文化积淀和泥火之间的工匠精神 。

识别建窑建盏 少走弯路

文章插图
建窑属于中国宋代八大名窑之一,最早开始晚唐五代,在两宋时期达到兴盛;建窑建盏更是陶瓷中的奇葩,这种文化与宋代文化同脉相承,有效促进我国茶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得到无数名人帝相的称赞 。随着时代发展,建盏文化发展曾一度衰落;如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文化逐渐复苏,出现许多与茶文化相关的文化与专著,尤其是建盏研究更属重 点 。但是从文献来看大多数研究局限在建盏的分析和考据中,对建盏的美学特征及简约风格研究几乎没有 。如何将当代茶具设计贴近人们生活,将设计与人们和茶文化的需求相结合,创造出极富时代气息又有文化底蕴的茶具 。就需要从古代茶具精品吸取营养,传承历史精华 。而建窑建盏属于瓷坛的耀眼明珠,但是建盏因各种历史原因在元代初期后就已被尘埃掩埋;到如今,失传已久的建盏才重现光彩 。因此,探究建窑建盏所具美学特征具有艺术价值 。
建盏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足根往往有修刀(俗称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数为实足(主要为小圆碗类) 。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 。建盏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分大、中、小型;小圆碗归入小型敛口碗类 。建盏常见有油滴,兔毫,鹧鸪斑等不同釉面风格 。油滴的釉面多数为边缘界限清晰的不规则结晶 。盏内底部油滴斑纹布满的尤为珍贵 。
识别建窑建盏 少走弯路

文章插图
宋代建盏一般以敛口和敞口两种为多见,大多是口大足小,形如漏斗 。距口沿一厘米处向内凸起圆棱一道,外壁近足三分之一处无施釉,口沿上的釉大多是深黄褐色的,釉水上薄下厚,近圈足处自然垂流成滴珠状,型号有大、中、小三种,最常见的是中型,口径10—12厘米、高度5-6厘米、圈足2-3厘米的为多 。造型敦厚古朴,线条自然流畅,修坯随意大方,一眼看去给人一种古意焕然的感觉 。仿制品的外观过于规整,胎釉稍薄,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比宋代的“盏”尺寸略大一些,过分灵巧,古韵不足 。
建盏的代表釉色斑纹为兔毫盏 。此外还有油滴、曜变、杂色釉等釉色分类 。建盏结晶斑的形态、颜色、分布等,每只都不尽相同,表现形式变化万千 。
【识别建窑建盏 少走弯路】
识别建窑建盏 少走弯路

文章插图
建窑茶盏自古以来就是著 名的茶碗,备受历来中外茶人的宝爱而享有大名,只要一出现市场,莫不成为众人头号珍藏目标 。建盏的盛名得益于宋朝风靡的斗茶之风 。当时,为了创造最 佳的斗茶效果,不仅需要好的茶品,还需要优质的茶盏,所谓“好马配好鞍” 。
玩盏玩到一定境界,一定不会仅仅只是停留建盏的表面,即实用层次,而是深入其中,探讨建盏的艺术底蕴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