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不需要下一个ZARA( 二 )


即便是现在的ZARA、H&M、GAP,都无疑存在这个问题 。或者,更精准地定义这几家,应该叫“快消品牌”,设计风格都相对单调,作为外来品牌,也无法很好的感知中国市场的喜好 。
从美邦、森马衰败之后,如果真要说有转型成功的服装企业,值得一提的或许也只有李宁了 。但抛弃了国民运动品牌的标签后,“国潮李宁”也成了小部分人群的选择 。
实际上,信息大爆炸时代下,每个人的爱好不一样、接收信息不一样、圈子不一样,具有相同审美的人群本身就是小众的,也就是所谓的“千人千面” 。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一个品牌的标的人群也不会过于庞大,因此,现在的快时尚品牌也几乎不可能做到大规模的开店 。
这也是近几年,中国的快时尚阵地也逐渐向线上转移,服饰行业体量超2万亿,其中一半来自线上,尤其是淘宝,成了潮流快时尚的前沿阵地 。
如果说美邦、森马等重资产的企业代表了中国快时尚的1.0时代,那2.0时代,则必然是由淘宝上的中小商家一起引领的 。
快时尚2.0的前沿阵地
中国本土品牌,之所以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纷纷落败,基本上都没有做到“又快,又时尚” 。
但在这方面,外来品牌的确做得比较好,至少在更新速度方面,远远高于国内品牌 。比如,ZARA会在Instagram上随机抽取大V,以他们的标准设计新的款式 。现在,ZARA几乎每周都有两次上新,每年会在店里展出1.2万款新品,平均每款新品的展示时间为3-4周 。
这对模式极重的品牌来讲,能够做到这样的速度已经实属不易 。作为50年的国际老品牌,及时的更新也让自己没有掉队 。
由于要推向全球市场,要根据每个市场继续做精细化的运营,却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也就是说,快是快了,但无法做到“时尚” 。
相比之下,淘宝的iFashion服装潮流馆的3万中小商家,每个月都要推出60万件新品,年销量则是ZARA全球年销量的两倍多 。
淘宝的iFashion潮流馆
自从美邦、森马掉队之后,也很难看到自主快时尚品牌大面积地入驻商超或者优良商业地段 。根本原因在于,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很难有资金去支持线下店的铺设,而极重资产的线下形式本身也伴随高风险 。
而电商平台的线上化运作,几乎规避掉了这个风险 。
不同于美邦的“自high式”平台,淘宝是真正能够串联BC两端的三方平台 。现在,也为这3万中国快时尚2.0时代的种子店铺,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
根据淘宝行业负责人张凯夫的介绍,淘宝会根据数据和算法识别有潜力的商家,并且会主动触达和联系,加入到淘宝的内容电商孵化营,并给予内容策略的辅助 。
在2.0时代,淘宝的iFashion已经形成了国内仅有的内容社区,包括联名设计师、大V、网红、自媒体、明星等大量KOL 。
值得玩味的是,“IF”计划的发布会放到了公开不久的“犀牛”新制造工厂,也就是说,淘宝不仅是在创作、开店等源头环节帮助中小商家,未来更有可能在制造环节深度参与 。
对某些潮流元素来讲,或许是很小圈层的 。在传统的供应链体系,一般的工厂几乎不会接少量的订单,很大程度上,当下的供应链体系,无法最精细化地去服务到极小圈层的潮流服装爱好 。
但淘宝方面也透露,未来的犀牛新制造工厂,能够“100件起订”,7天交付 。这无疑是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极小众人群的需求 。
从内容电商平台,到新制造工厂,淘宝已经为国内“快时尚2.0时代”的商家提供了快速疯长的良好土壤 。
“分布式”的年轻人
和大部分行业一样,80、90,甚至00后,依然是服装行业的主要消费人群 。而年轻的消费群体,就应该让年轻人自己决定穿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