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不需要下一个ZARA

中国没有自己的快时尚巨头很久了 。
十年前,周杰伦还踏着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第一代“韩国练习生”归来的韩庚,穿上了“穿什么就是什么”的森马 。的确,美邦和森马引领了中国十年前的快时尚潮流 。
只不过,ZARA、H&M、GAP等舶来品牌先后入华,并且极快地抢占了年轻人的市场 。美邦、森马在和这些舶来品的较量中,先后败下阵来,彻底沦为三四线品牌 。但ZARA、GAP等这些在国外的街边店,大面积的开进国内的商超之后,价格对年轻人并不友好 。
但,国内自主快时尚品牌的创造基因一直都没有流失 。
实际上,国内发达的电商体系,也正在培养出新一批快时尚品牌的“后浪” 。在上周,淘宝也宣布升级iFashion品牌,推出“IF”计划 。未来三年里,依托“IF计划”,淘宝将培养10万新的iFashion特色商家 。
“快时尚”这个名词,已经点出了这个调性的服装品牌必须具备的两个特点:出品要快,且潮流 。比如,马云和王菲连麦唱歌的第二天,就有商家在出售印着马云唱过的歌词的T 。
当下的“快时尚”,不仅是商家单方面的设计自high,更需要对市场有敏锐的感知 。如果说有哪一家电商平台对C端最了解,那也一定是从C2C起家的淘宝 。
现在的淘宝,也成了国内唯一一块能够扛起中国快时尚大旗的前沿阵地 。
衰落的必然
美邦、森马的衰败其实令人唏嘘 。对众多80、90后来说,十年前,想要成为“潮人”,美邦、森马一定是不二之选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走寻常路”、“穿什么就是什么”两句广告词,抢占了大量消费者的心智 。而这些消费者,也正是当下消费的主力人群 。如果对市场足够敏感,美邦、森马应该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的,至少,不会在和国外三家的较量中,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
森马的最新半年报显示,全国的线下门店减少了947家,净利润下降97% 。毫不夸张地说,疫情加速了森马的坠落 。而美特斯邦威也好不到哪里去,公司半年度营业收入显示1.6亿元,同比减少40.6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接近负4.8亿元 。
2008年,美邦创始人、曾经的“小裁缝”周成建在深圳敲响了上市的钟声 。到当年年底,美邦的市值攀升至185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服装企业 。周成建本人也以170亿元的身价成为胡润服装富豪榜首富 。
实际上,当时国内的电商江湖已经风波暗涌 。仅淘宝网,在当年的月均交易数据已经超过了百亿 。
但裁缝铺起家的周成建却还带着美邦高举高打线下店,直到2012年,美邦迎来首个滑铁卢,美邦已经开出了5220家线下门店 。从此之后,美邦便一边关店,一边走下坡路 。
十年前的服装一哥,也曾试图过自救,但却加速了自身的衰败 。
2010年左右,“凡客诚品”曾在国内的服装业内引起一阵风潮 。
“爱网络,爱自由,爱晚起,爱夜间大排档,爱赛车,也爱29块的T-SHIRT 。我不是什么旗手,不是谁的代言,我是韩寒,我只代表我自己 。我和你一样,我是凡客 。”当年,凡客诚品的销售额达到20亿元 。而其中,绝大部分的销售渠道是线上 。
周成建也照样画葫芦,却为此付出了高昂的学费 。看到凡客的成功,同年10月份,美邦就上线了自己的电商平台“邦购网”,但仅仅两年不到,交了6000万的学费后,悄然关停 。
不论是美邦、森马,还是昙花一现的凡客诚品,其实,衰败是一种必然 。
美邦、森马发家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前夜,信息交互的效率还没有到达爆炸的程度,消费者的审美还没有“千人千面” 。也就说是说,品牌方可以“单方面”地告诉消费者什么是“好看”、“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