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宋代建盏入门很难

“建窑”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明代曹昭的《新增格古要论》中所载:建窑器出福建,其碗盏多是撇口,色黑而滋润,有黄兔斑、滴珠大者真 。建窑是宋代的名窑之一,遗址坐落在今福建闽北的建阳东北境水吉镇的后井、池中村一带,南部与建瓯市接壤 。建阳水吉因隶属于建瓯,而建瓯在唐以后曾改为“建州”、“建宁”,并成为福建闽北地区的州郡治所 。而我国唐宋时期的瓷窑,一般以所在的州、县命名,所以建窑就是当时的建州窑 。简称建窑 。建窑瓷器最早出现在晚唐、五代时期 。兴盛于两宋及元初,元代中后期趋于衰落,以至停烧 。历史上建窑以烧造风格独特的黑釉瓷著称 。建窑,根据瓷器的颜色来分可以分为黑瓷、白瓷、青瓷三种,亦称“黑建”、“白建”、“青建”,而“盏”的称呼则在宋代就已有之 。因从窑址出土或采集的实物看,建窑黑瓷中碗类占绝大多数,碗在宋代文献称之为“瓯”或“盏”,所以建窑黑瓷又统称为建盏 。瓯的本义是碗,盏的本义则是比碗小的器皿,或者说是一种小碗 ,建盏即指建窑黑瓷中的碗类 。在现在的闽北方言中,大而深的碗仍称为“瓯” 。

收藏宋代建盏入门很难

文章插图
建盏的烧制需要很高的技艺,采用当地的材料才能烧制,而外地仿造的基本都是通过一些色素来达到七彩的效果,这种成品虽然颜色丰富,价格低廉,但是对人体有害,所以购买一定要擦亮眼睛,只要是建阳本地的正宗建盏,是完全安全的 。
因皇帝喜好并倡导茶道,文人士大夫更是趋之若鹜,这种愉快而风雅的举止风靡朝野,加上宋时的人们追求自然、崇尚朴实无华的美学境界,于是造型敦厚古朴、充满自然气息而色泽绀黑的建窑茶盏盛行,兔毫盏自然成为王公贵 族、士大夫、文人雅士和商贾们不惜一掷千金的珍品 。
收藏宋代建盏入门很难

文章插图
黑釉盏胎含铁量高,一向有“铁胎”之称,胎体厚重,胎质粗糙坚硬,露胎处色沉而无光 。造型多样,有大小敛口、敞口等不同形式,圈足小而浅,修胎草率有力,刀法自然,釉质刚润,釉色乌黑,器物内外施釉,外釉近底足,足底无釉而露胎 。釉面有明显的垂流和窑变现象,有“兔毫”、“油滴”和“曜变”及“鹧鸪斑”等有名的品种 。目前日本所藏的几种闻名世界国宝级的“曜变”天目盏,就是建窑的产品 。
建盏花纹多自然成型,花纹从釉层中透露至釉面 。仿建作品由于烧成使用电炉、煤气炉等先进工艺,花纹过于规整,细密状况居多 。民间也有利用龙窑的烧成仿建盏的,但火候火温不易控制,因而难以达到逼真的建盏效果 。仿建盏兔毫、鹧鸪斑、曜变等花纹,在放大镜下观察,多浮现于釉面,不如建盏凝重深沉,也是明显的差异 。
收藏宋代建盏入门很难

文章插图
建盏艺术是在追求不变中的变,是在窑火中去捕捉最 佳的影像,是在窑中作画,追寻神变 。斑纹中微细的提高都非常困难,它不是配方知道后,就可以重复制造的东西,它的烧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 。所以无论古今中外,优 秀的建盏作品非常稀 少 。日本作为国宝收藏的八件古代陶瓷艺术品中,建盏占了半数 。
【收藏宋代建盏入门很难】建盏,开始出现在再唐末五代的时期,而兴盛则是在两宋及元初,为什么建盏会在两宋的时候开始兴盛呢?因为当时斗茶盛行,刚好建盏的“重、大、黑”恰好符合了斗茶的需求;因此,在两宋之间它不仅是被文人墨客所喜爱更是受到了宋代皇帝宋徽宗所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