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亏”了该如何对待?

俗话说“吃亏是福”,成年人往往会宽容大度地牺牲个人某方面的利益以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人际关系的协调 。对宝宝来说,也经常会面临“吃亏”的情形,如被小伙伴打了,食物和玩具被抢了 。在宝宝“吃亏”问题上,你会如何对待呢?
【宝宝“吃亏”了该如何对待?】宝宝“吃亏”了
案例1:佳佳的饼干被抢了
佳佳2岁多,性格开朗,整天叽叽喳喳地爱跟妈妈说个没完,“奶奶今天说我唱歌唱得好”,“我学会搭火车了”,“我和朵朵是好朋友”……今天,妈妈下班回家,发现佳佳有点反常,不怎么说话 。妈妈问她原因,佳佳说:“今天陈晓思拿了我的饼干 。” “我站在她边上吃饼干,她也要吃 。我不给,她就抢,还推我 。”
案例2:被人欺负的浩浩
浩浩跟隔壁的小胖墩天天非常要好,两个小人儿每天腻在一起,像亲兄弟似的 。但后来,他俩很少一块儿玩了,原来,浩浩妈不许儿子跟天天玩,因为天天老欺负浩浩 。天天回家告诉妈妈,结果天天妈也不让天天和浩浩玩了 。
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可以见到与上述案例似的情景 。宝宝是不是真的“吃亏”了?
如何看待“吃亏”
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宝宝,在与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你吃亏、他占便宜的情况发生 。这种吃亏有时是物质上的,有时是身体上的,有时是精神上的,如被人笑话了 。
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宝宝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担起社会的责任,乐观地对待人生,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状况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正确看待宝宝的“吃亏”问题 。
·“吃小亏”有价值
何为“大亏”、“小亏”,每个人的评价标准有所不同,宝宝被小朋友打了,有的妈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有些妈妈则会大发雷霆,找上门去兴师问罪 。其实,只要不危及宝宝的人身安全、不涉及人格尊严,这种源于外界的行为或语言致使宝宝遭受的挫折,都可以称为“小亏” 。不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吃点“小亏”,有助于培养宝宝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品格,以及面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和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有利于宝宝社会化的进程 。
·“吃亏”有底线
“吃亏未必是福” 。凡事应实事求是,具体分析,应有分寸,“过”和“不及”都不行 。涉及到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时,妈妈就应及时介入,避免宝宝“吃亏”了 。
贝贝和妮妮闹矛盾 。一天贝贝和妈妈在小区玩,正好碰到了妮妮和家人 。妮妮的妈妈、姥姥、姥爷全都围住贝贝训斥,可怜的贝贝吓得哇哇大哭 。
贝贝妈生气了,对方的做法已经对女儿造成了伤害,已经不是吃点小亏的问题,贝贝妈严肃地对对方说:“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应该由她们自己解决,你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训斥我的女儿!”然后把女儿揽在怀里安慰着:“别怕,有妈妈在!妈妈知道你从来都是一个好孩子!他们训斥你是不讲理的 。妈妈相信你,即使有错误也会改正好!”
当吃亏变成莫大的伤害时,你一定要给脆弱的宝宝一个坚强的支持,帮助他走出阴影 。
宝宝“吃亏”后,正确做法是什么
站在宝宝的角度看问题
在宝宝的思想意识里,无所谓吃亏、占便宜,宝宝自有他对此类事物的接受和理解 。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小打小闹时常有,打人的宝宝还不太能分辨是非,多数不是故意的;而被打的宝宝,通常也不记仇,过几天就忘了 。
共同讨论,尽量让宝宝自己解决
宝宝受委屈了,请先耐心地多向他几个为什么和怎么办 。比如,佳佳被小朋友抢了饼干,你可以问她,“陈晓思抢你的饼干对不对?”“我们来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她不再这样做了?”引导宝宝想到几种方法:给她吃、躲开、告诉陈晓思的妈妈、大声说你抢饼干不对、打她 。接下来,再和宝宝简单分析这几种办法的利弊 。在与宝宝交流的过程中,你不仅可以慢慢地转移宝宝的委屈之情,还能帮助宝宝找到与其他小朋友正常交往的有效途径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