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毒功臣“黑化”成毒贩,反侦察能力极强,最迟后年出狱

【缉毒功臣“黑化”成毒贩,反侦察能力极强,最迟后年出狱】20世纪80年代 , 我国大幅调整外交政策 , 恢复了与缅甸政府的友好关系 , 切断了对缅共的支援 。“断奶”的缅共武装为了生存 , 做起了贩毒的生意 , 并逐渐分化为五股贩毒势力 。
与此同时 , 缅、泰两国调集重兵 , 围剿“金三角”地区的坤沙集团 , 摧毁了大批罂粟种植园 , 切断了毒品的外销通道 。但是 , “金三角”的罂粟生产始终未能绝迹 , 他们为了寻找销路 , 把目光转到了中国云南 。
畹町 , 云南省西部的一个边陲小镇 , 面积虽小 , 却是我国连接东南亚的主要桥梁 , 被誉为“西南国门” 。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 , 这里一度成为“毒品集散地” 。

缉毒功臣“黑化”成毒贩,反侦察能力极强,最迟后年出狱

文章插图
1982年 , 为了保护民众的身心健康 , 减少毒品对民众、社会的危害 , 云南省正式成立一支缉毒大队 , 在边境与毒贩斗智斗勇 , 打响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禁毒战争 。
毒贩大多是亡命徒 , 他们不仅手段残忍 , 而且火力很强 , 枪支、手榴弹这些几乎是标配 。为了确保出色地完成任务 , 缉毒大队的警员都是千挑万选的精英 。
本文的主人公 , 夏少雄 , 就是畹町公安局缉毒大队的第三任大队长!
缉毒功臣“黑化”成毒贩,反侦察能力极强,最迟后年出狱

文章插图

1994年8月15日 , “夏少雄”这三个字 , 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
这天 , 缉毒大队接到线报:当晚 , 一伙缅甸武装毒贩会在93号界桩入境 , 向我国输送大批毒品 。局长杨守刚立即召开会议 , 研究、制定伏击计划 。
会上 , 局长再三强调 , “对方可能有枪 , 抓捕的时候必须一次把他(毒贩)扑倒 , 如果你在空中扭打过程时间太长 , 枪响随时可能会扫着人 。”
夏少雄坐在一旁的沙发上 , 眉头紧锁 , 烟抽了一支又一支 。作为这次任务的领队 , 他在思考还有哪些细节需要完善 , 或许也在担心战友们的安全 。
计划商议完毕 , 缉毒队员门外集结准备出发 , 夏少雄一脸严肃地叮嘱队员: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 , 特别是要保护好摄影组同志们的安全 。此次行动 , 纪录片《中华之剑》摄制组跟随拍摄 。看得出 , 他是一个严肃且心细的人 。
缉毒功臣“黑化”成毒贩,反侦察能力极强,最迟后年出狱

文章插图

晚上8点钟 , 缉毒队出发了 。伏击地点位于中缅边境的山林中 , 距离边境只有5公里 , 看上去没多远的山影 , 他们足足走了三个多小时 。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 , 叫望山跑死马 , 这话可真是一点没错 。
山路又硬又滑 , 采访人员忍不住感慨 , “从未走过这样难走的路” 。但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 , 他们十来个人只打了一支手电筒 , 在漆黑的夜色中艰难穿行 。
23点左右 , 缉毒队终于抵达伏击地点 , 在一条难以辨识的小路两侧 , 分头潜伏了下来 。这时 , 夏队长展现了他过人的智慧:在山路中铺了一些枯枝 , 只要毒贩踩上去 , 远远地就能听到声响 , 这是一个原始但很有效的警报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