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3岁孩子具备什么能力了

【2岁-3岁孩子具备什么能力了】“讨厌的2岁孩子”这种说法不仅很过分,而且也不公平 。尽管2岁的孩子确实具有挑战性(3岁的孩子也一样),但同时他们又棒极了 。孩子在能力方面的最大变化发生在语言领域 。初学走路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好的语言理解能力——他听得懂你说的大部分内容 。同时,2岁大的孩子还能更好地让自己为别人所理解 。语言表达能力在这时蓬勃发展了起来 。这种双向的语言交流使得对孩子的管教变得容易了起来 。对语言的掌握让2岁的孩子能够利用大人的帮助给他带来好处,并且有助于他感到“长大了” 。当然,这个阶段仍然存在着让孩子感到挫败的时候,有时你的2岁孩子会十分费劲地想要别人明白他的意思,有时他会发现他没办法让周围的世界来满足自己的全部愿望 。
整个家庭相协调 。2岁大的孩子开始具备了在家庭内部保持力量平衡的意识 。这个小家伙开始对各种各样的限制有了判断,能够弄清楚自己与爸爸、妈妈、哥哥和姐姐以及熟悉的照料者之间应该分别保持什么程度的关系 。他对家庭环境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和支配权,已经能够在家里引起一些事情的发生 。他已经探索过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缝隙,而且独自一人去研究过家里的每一个房间 。他把自己看作是这块领地的主宰,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拥有这里的一切 。对于哥哥、姐姐,他会变得专横傲慢,会说:“我的妈咪”(意思是妈咪不是你们的) 。前两天,当2岁半的劳琳突然发现一个男孩子刚刚送给海登的那些插花时,她马上就一把抓了过去 。她认为这些花理所当然是送给她的,脱口说道:“哟,布兰登,这是给我的吗?”
事先提醒 。2岁大的孩子难以很好地进行行为的转变 。他们的心思全部都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而很难去适应别人的时间安排 。比如到了3点钟,你的女儿该和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说再见了,但她是不会情愿离开的 。对于成长过程中这种很正常的全神贯注的特点,你应该加以尊重,在带她离开之前应该事先就提醒她 。
固定的思维定式 。固定的方式和重复的程序使2岁和3岁的孩子能够茁壮地成长 。在这个阶段,驱使他们形成条理性的动因也使他们排斥各种变化,而那些变化在大人的眼里看来是根本就微不足道的 。如果你能够进入一个成长中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孩子的心灵是如何运作,你就能够理解这种与成长相伴随的思维方式 。婴幼儿时期,孩子们在头脑中存储了数以千计的联想模式,这些联想模式帮助孩子去理解这个世界,但有些孩子会用抗拒的态度去对待联想模式的任何变化 。具体来说,当马修3岁的时候,三明治中的果冻是放在花生酱上面的,他对此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已经固定在了他的头脑中 。如果我们忘了先涂花生酱而先涂上了果冻,他就会难过得心都快碎了 。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意味着他就是顽固不化或者不懂道理,只是新的方式不符合他的愿望 。
家里要讲究秩序 。2岁和3岁大的孩子在一个有秩序的环境中往往会有比较好的行为表现,尽管这一点一般并不能很明显地表现出来 。杂乱无章的环境会导致无序的行为 。幼儿正在发育成长的神经系统在搜寻着系统性和条理性 。把衣服和玩具乱丢乱放会致使孩子狂躁地乱扔东西 。你可以试一试用玩具架来放玩具,而不要采用玩具箱 。高度比较矮的玩具架,每一格差不多一平方英尺大小,一格中放上一两件孩子心爱的玩具,要比把玩具全部都堆在一个大箱子里好得多,让孩子可以很方便地挑选玩具去玩耍 。太多的玩具堆放在一起会让孩子感到困惑,给了他这样的信息:细心地整理东西根本是没有必要的 。轮换着玩各种不同的玩具能让孩子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