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的鉴定方法

元钧瓷一般光素无纹 , 炉、罐、瓶等立器有的采用模具贴花或堆塑纹饰 , 纹饰模糊不清 。常见有盘、碗、罐、炉、瓶、盆等 。碗多敛口、收腹、小圈足 , 底足心有旋削残留的鸡心凸起 。炉多直口或浅盘口 , 直颈 , 鼓腹 , 有三个小尖足或兽足 。与宋代钧窑瓷器相比 , 元代钧窑瓷器流传后世的数量要多 , 但其价值与宋钧却相差很大 , 主要是因为元钧瓷胎质粗松、釉色僵硬、存世量多 。

钧瓷的鉴定方法

文章插图
【钧瓷的鉴定方法】宋钧窑以氧化铜为着色剂 , 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铜红釉 。釉层厚 , 釉面微微流淌 。色调红里泛紫 , 又称海棠红釉 。钧红釉中 , 常出现红、蓝、紫三色相交错的绚丽画面 。根据其釉色浓淡深浅的变化 , 钧官玫瑰紫釉又演化出了其它釉色 , 如葡萄紫釉、茄皮紫釉等 , 钧官釉的的创制 , 为陶瓷装饰工艺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 明代宝石红、霁红 , 清代郎窑红、豇豆红及一些窑变釉的出现 , 均与钧红釉有关 。
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是构成钧瓷区别于其它青瓷的另一个特色 。钧釉中的紫色引人注目 。各种紫色是红釉与蓝釉互相融合的结果 。钧釉的紫斑在工艺上是将青蓝色的釉上有意涂上一层铜红釉所造成的 。后人对钧瓷的紫色的评价极高近人刘子芬在《竹园陶说》中说“钧窑器一枚价值万金┅┅宋时紫色如熟透之葡萄浓丽无比紫定、紫钧其器皆纯色 。”
钧瓷的鉴定方法

文章插图
钧窑紫色与月白并重,后人则尤重紫色 。其实紫釉之干涩,而无蚯蚓走泥纹者;远不及月白莹润者也 。月白而能莹润,则仿柴之雨过天青者也 。蚯蚓走泥直下者,又谓之泪痕 。盖泪痕之润者 , 亦可称为蚓走泥 。若非蚓走泥之干枯者 , 不得概以泪痕,目之也 。
钧窑属北方青瓷系 , 钧窑瓷器独特之处在与它的釉是一种乳浊釉 , 釉内还含有少量的铜 , 不同与耀州窑 , 也不同与汝窑 , 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 , 尤如蓝天中的晚霞 。青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 , 虽然色泽深浅不一 , 但多近与蓝色 , 是一种蓝色乳光釉 , 是青瓷工艺的一个创造和突破 。
钧瓷的鉴定方法

文章插图
自古就有 “ 黄金有价钧无价 ” 的尊贵名声 , 唐玄宗曾立令 “ 钧不随葬 ” ;宋徽宗时又成为御用珍品 , 诰封 “ 神钧宝瓷 ”  , 每年钦定生产36件 , 禁止民间收藏 , 所以现在墓葬出土的钧瓷文物也甚为稀 少 。目前世界着名的博物馆虽有收藏 , 为数也寥 寥 无 几 。
为何钧窑能幻化出如此众多的色彩 , 还得归功于它丰富的窑变工艺 。钧窑釉料配方从铜开始 , 打破了过去单纯以铁的氧化物作呈色剂的传统 , 又相继加入铁、磷、锡等多种元素 。分别配釉 , 分层挂釉 , 加上独特的窑变工艺 , 即火的艺术 , 使得每一件钧窑珍品釉色交融都是独 一 无 二 , 达到了“入窑一色 , 出窑万彩”的天然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