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试题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试题

文章插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与人相处的能力,成为生存的一项重要本领,它也是决定人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中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是人的社会化发展的基础 。皮亚杰曾指出:
“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 。”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往的发展,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
日常生活案例:
案例一 : 为了丰富幼儿的课间活动,让孩子们在空余时间有事可做,我们鼓励孩子从家里自带图书 。
【幼儿园社会性教育专题试题】一方面可以让孩子爱上阅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互相分享到更多的书 。午饭过后,孩子们围坐在一起,一些孩子拿起自己的书,认真的看着 。这时,几个没有书的孩子走过来要求加入,但他们遭到了拒绝 。立刻,其中的一个孩子嚷了起来:“你不谦让,老师说的,书要大家一起看,我告诉老师 。”几个孩子转身就朝我走来,七嘴八舌地诉说着 。
总是在倾诉自己的理由,诉说别的孩子的自私、不团结 。
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正想按照惯例叫那几个有书的孩子把书拿出来分享,突然一个念头闪过,于是我说“今天是星期四,是我们的独立阅读日 。今天,如果你不想把自己的书给别人分享的,就自己做主,自己的书自己看 。”立刻,这几个孩子傻了眼,原本以为我会支持他们来分享别人的书,这时不知该做什么好了 。我从书柜里拿出一些书本,分给没有书的孩子,但这些书的吸引力明显没有那些新书强 。
下午孩子午点后时间,我特意找了一些天天带书来的孩子谈心 。“你为什么不愿意把书借给别人看呢?”孩子们给我的回答让我惊讶:“我就一本,给了他们我看什么呢?”“他天天都不带,都来要我的,我不喜欢给他看了 。”“××上次把我的书都弄坏了,我妈妈说不许给别人看了……”孩子们的理由都很充分,让我找不出什么理由来反驳 。
这也让我联想到“带书的孩子越来越少,带的书越来越小”这一现象,是不是也和这有关呢 。我悄悄地问了不带书的两个孩子,他们的回答更让我哑口无言 。“我们家的书带来要弄坏的,我妈妈说看看人家的也是一样的 。”“我不想给人家看,所以我就不带了 。
孩子的话,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产生了反思 。在平时,我们总是教育孩子要知道谦让,有好东西要分享 。但却往往忽视了责任、天性方面的考虑 。自我为中心是3―6岁孩子的年龄特征,当他只有一本书的时候,我们以“谦让”、“分享”的大帽子扣在他们头上,为了得到老师、同伴的肯定,孩子不得不忍痛“分享” 。久而久之,为了不“忍痛”,干脆就不带了 。
1/2
带的孩子更可以向带书的孩子“分享”不同的书,这更让一些孩子的责任心越来越淡,带的人越来越少 。同伴间的分享,有时难免会造成一些书的损坏,于是更让一些家长、孩子不满,就难怪带来的书会越来越小了 。
在以后的自带书的活动中,我不再极力鼓励孩子来分享,而是让孩子自己作主,选择是否要分享,和谁分享 。并且将星期四定为“独立阅读日”,所有带书的孩子之间可以交换,不带的孩子由老师提供一些图书 。这样既给孩子相互交流、分享的空间,也给孩子自己作主的机会,更给孩子提高责任心的空间然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学会分享,尊重,懂得遵守规则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