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汝窑论文,颠覆了很多人的看法

【这一篇汝窑论文,颠覆了很多人的看法】据南宋人周密撰《武林旧事》卷九“高宗幸张府节次略”条记载 ,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十月 , 高宗赵构亲幸清河郡王张俊府第 , 张俊向他进奉一批珍宝 , 其中有汝窑瓷器16件 , 分別为:“酒瓶一对、洗一、香炉一、香合一、香球一、盏四只、孟子二、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 。”这是文献记载汝窑瓷器最多的一批 。

这一篇汝窑论文,颠覆了很多人的看法

文章插图
汝窑的胎记(棕眼)却布满了毛扎扎的蟹爪 , 且十分隐蔽 。不上手近距离仔细观察是看不到毛扎扎的蟹爪 , 只能看到棕色的小斑块 , 这样正好把“隐”字的描述运用到极 致 。
汝瓷胎质细腻 , 胎土中含有微量铜 , 迎光照看 , 微见红色 , 胎色灰中略带着黄 色 , 俗称“香灰胎” , 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 , 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 , 胎呈灰白色 , 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 , 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
这一篇汝窑论文,颠覆了很多人的看法

文章插图
2012年4月 ,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的上拍 , 让公众见识到藏家对精品的追捧 。此次拍卖估价为6000万至8000万港元 。由于现存汝瓷极为罕见 , 该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一亮相 , 便引起现场激烈竞投 。8位竞标者相持15分钟 , 拍卖由第 一口价4000万港元开始 , 经过34次叫价后 , 最终以2.0786亿港元成 交 , 并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 。
周煇的记载还告诉我们:汝窑不是官窑,是“供御”的 , 釉料里掺有玛瑙 , 非常名贵 , 瓷器出窑了 , 要先让宫廷挑选,宫廷挑剩下的才可以卖掉 。这一点也解开了大家的一个谜团 , 在宝丰发现的汝窑旧址出土的瓷器品质不一 , 当时专家们很疑惑 , 有的跟清宫旧藏汝窑非常一致,有的却品质不堪 。
这一篇汝窑论文,颠覆了很多人的看法

文章插图
汝瓷是宋代汝窑烧制的青瓷统称 , 也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 。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 , 为宫廷御用瓷器 。金灭北宋后 , 汝窑也随之消亡 。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 , 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 。汝窑的青瓷 , 釉中含有玛瑙 , 色泽青翠华滋 , 釉汁肥润莹亮 , 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誉 。由于烧造时间短暂 , 传世亦不多 , 在南宋时 , 汝瓷已经非常稀有 。
汝窑因稀而贵 , 真品难得一见 , 可查证的不超过79件 , 迄今为止 , 历代墓葬中未见出土一件汝官窑瓷 , 窑址出土的几乎都是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