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琴比薛宝钗优秀,是对薛家最大的讽刺,李纨对此不屑一顾

曹雪芹写薛家很有意思 , 不但写了一个优秀的薛宝钗 , 又加了一个更好的薛宝琴 。按说薛宝琴这个人物 , 可写可不写 , 甚至写成王宝琴 , 张宝琴也可以 , 为啥一定要写成薛家的女儿呢?还真不是简单一两句话的事 , 曹雪芹如此写 , 自然有目的 。

薛宝琴比薛宝钗优秀,是对薛家最大的讽刺,李纨对此不屑一顾

文章插图
一 , 薛宝琴的作用
薛宝琴主要有两个作用 。
第一 , 薛宝琴是薛宝钗的“影” 。有很多不方便通过薛宝钗交代的问题 , 都通过薛宝琴补充 。
比方贾母宠爱宝琴 , 赐给她凫靥裘 , 表达排斥薛宝钗 , 薛家女儿出身低都是“野丫头” , 不配贾宝玉的立场 。若要展现在薛宝钗身上 , 则太过突兀 , 借薛宝琴表现更合适 。
【薛宝琴比薛宝钗优秀,是对薛家最大的讽刺,李纨对此不屑一顾】薛宝琴在母亲病重期间“丢下”母亲出嫁 , 毫无疑问是为了规避三年守孝期 , 害怕耽误姻缘 , 借“冲喜”先出嫁 。这是古人常有的民间嫁女习俗 。
从刘姥姥讲述“雪下抽柴”故事看 , 薛宝钗也是在贾母病重时 , 以“冲喜”目的被迎娶进荣国府的 。宝琴的经历 , 是为宝钗伏笔 。
薛宝琴比薛宝钗优秀,是对薛家最大的讽刺,李纨对此不屑一顾

文章插图
第二 , 薛宝琴是作者安排接替刘姥姥看贾家的眼睛 。这个人选一定要长期留在贾家 , 还要是外人 。史湘云、林黛玉也合适 , 但之前有刘姥姥 , 没有给她们设计线索 , 再说二人对贾家太熟悉 , 没有薛宝琴的初来乍到的旁观效果更好 。
二 , 薛宝琴的结局
薛宝琴嫁给梅翰林的儿子 , 原文没再交代结局 。但从《咏红梅花》和《柳絮词》看 , 虽然不免丧败 , 结局尚算不错 。
薛宝琴当初被父亲娃娃亲定给了梅翰林的儿子 。梅翰林进士出身入了翰林院 , 考得一定非常好 。他入翰林院要比林如海入御史台的选择更好 , 也更稳妥 。
宝琴出嫁时 , 梅翰林外放为官就是捞取政绩 , 为擢升做铺垫 。
薛宝琴比薛宝钗优秀,是对薛家最大的讽刺,李纨对此不屑一顾

文章插图
梅翰林寒门出身 , 翰林清贵也不过六七品官 。薛家彼时豪富 , 双方联姻是宝琴父亲的投资和眼光长远 。不排除对梅翰林多方资助 。
如今薛家败落 , 梅家兴盛 , 多少为薛宝琴的未来留下一丝阴影 。但薛宝琴已经出嫁 , 梅家不可能再反悔 。到第七十七回时 , 梅翰林已经回来 , 宝琴嫁入梅家板上钉钉 。
反观薛宝钗 , 薛姨妈一心图谋金玉良姻 , 不肯屈就 。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 , 贾宝玉离家出家 , 留下宝钗苦守余生 。
如果薛宝钗像薛宝琴一样嫁给门当户对人家 , 何愁不能幸福?
薛宝琴比薛宝钗优秀,是对薛家最大的讽刺,李纨对此不屑一顾

文章插图
三 , 薛宝琴的意义
薛宝琴比姐姐薛宝钗更出色 , 言外之意就是好的尚且脚踏实地 , 差得又何必好高骛远 。
薛宝琴作为薛宝钗的影 , 衬托出薛宝钗的悲剧性 。同样出身 , 追求不同 , 结局不同 。而这一切只因薛姨妈太贪婪 。
优秀如薛宝钗 , 再有一个更出色的薛宝琴 , 体现出薛家不遗余力培养女儿的目的只为联姻 , 暴露了四大家族的底蕴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