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易“感冒”


孩子的心,易“感冒”

文章插图

不少父母看到孩子流鼻涕、打喷嚏就着急,又摸孩子的头,又量体温,怕孩子伤风感冒,却很少有父母想一想,需要供给孩子怎样的营养品,来增强孩子的心理素养 。
其实,心理失衡、心理障碍人人会有,如同伤风感冒人人会得一样 。
一个人在一年中很少有不患一两次感冒的 。同样,一个人在一年中心理也不会总是处于最佳状态 。尤其是孩子,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遇到挫折或特殊的刺激,其情绪的波动幅度会很大,很难避免进入误区 。
心理的“伤风感冒”与身体的伤风感冒同样不能忽视 。有时,心理的疾患带来的恶果甚至比生理疾患带来的恶果更为严重 。心理状态良好的人,心胸豁达,心情愉快,处事宽容大度,即使他身体染了疾病,恢复得也比较快 。反之,如果一个人心胸狭窄,抑郁偏执,遇事患得患失,小疾也会气成大病 。
【孩子的心,易“感冒”】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
日前,我的一位朋友讲到一名2002年入学的大学生与同学们格格不入的事例,正是我上述理由的证据 。该女生宿舍的一位同学扭了脚,室友们帮伤者找来了红花油,涂到患处,很见效 。大家都为这伤者高兴 。偏偏该女生满腹惆怅,因为她闻不惯这红花油的味道 。她怀疑这讨厌的味道一再侵犯自己的鼻腔,会发生过敏,于是赌气搬到了阳台上去睡觉 。
结果耐不住九月秋夜的凄寒,半夜冻醒,打着喷嚏又回到宿舍 。回到宿舍又没法抗拒那恼人的味道,弄得她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休息不好,又加上中了秋寒,果真就患了感冒 。结果既影响了白天的学习,又得不到同学的同情,弄得她心情越来越糟,认为同学们都以她为敌……所幸这孩子还及时给家中来了信,诉说了心中的烦恼 。父母也好,重视其心理的“感冒”比重视其身体的感冒还急切,一个个电话、一封封家书,像一剂剂良药,疏解了她心中的郁结,使她与同学们和好如初 。
倘若她不给家中写信呢,情形肯定会更糟 。
事实上,孩子因心理的“伤风感冒”没得到救治而酿成大祸的例子比比皆是 。就我亲眼所见,身旁已有三个孩子不堪学习压力患了疾病 。
其中一个品学兼优的女生至今未能彻底痊愈,真叫人痛惜 。该女生初入高中时考了重点班第一名,其父母就过高地估计了她的能力 。父母的期望影响了孩子,使孩子也立下了清华、北大的志向 。结果到高二、高三时,考试成绩每每滑坡 。其实,如果在这时,她的父母能理解孩子的失意,耐心做思想工作,重点班的中等学生考一般大学还是能考上的 。
或者说“你才十七八岁,有的是机会,今年考不上重点大学,明年再考”,也会松一松孩子绷得过紧的弦 。不想她好强的父亲竟然雪上加霜,常对她说:“你原地踏步也罢,怎么就往后滑呢!我都替你丢人!”这女生本来就要强,恨自己不争气,于是昼夜加班,首先是患了失眠的毛病 。这时,父母还没有引起注意 。接着这女孩又患了“幻听”的心理疾病,老是说这个说她是笨蛋,那个又说她大踏步后退等 。
这时,其父母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
一直发展到孩子恨自己不争气,举起菜刀砍自己的右手,这才送进精神病院……
亲爱的父母,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带他们到防疫站进行预防接种,以防小儿麻痹、天花、结核、甲肝等疾病的发生 。可孩子一旦有脾气暴躁、摔盘子、摔碗的现象时,我们却常常忽视了这是心理疾病,而是摆出父母的威严来压服 。这实在是一种不科学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