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应做智慧型父母

中国父母爱孩子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 。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父母无时不在操心,总而言之“为孩子把心都操碎了!”
然而许多孩子却体会不到这些,他们喜爱和崇拜的人可以是歌星,是影星或球星,但很少有人能想到自己的父母 。另外,在一些中,孩子们对为他们“操碎了心”的父母,不但不领情,还有颇多抱怨,惹得很多父母感叹“好心没好报”啊!
面对父母的无奈和疑惑,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副教授胡玉顺表示:父母应补上“效能训练课”,从而使自己在育儿生活中更具智慧 。
换位思考: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胡玉顺认为,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误区 。比如:在爱孩子的问题上,许多父母多是出于本能的爱,却不重视爱的表达方式,不会施爱,因而使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爱 。
在一次咨询活动中,胡玉顺曾接待过一个伤心妈妈 。说到孩子两门功课只得了197分时,这位妈妈难过得直流泪 。站在一边的女儿看着妈妈感到十分困惑,她不能理解妈妈为什么如此痛苦 。此时这位妈妈就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妈妈的价值标准是要得双百,孩子没有满足她的需求,她就感到伤心 。而换个位置看看孩子,她努力了,得了197分,她感到高兴 。而妈妈却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
父母的行为与孩子的体验相反,孩子幼小的心里就会产生疑问:妈妈这就是爱我吗?一而再再而三,孩子就会形成一种理念,认为这就是爱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反映大学生冷漠,不懂得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乏爱的体验,父母的做法,在他们内心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只有学会施爱,让孩子体会到爱,并学会去爱别人的父母,才能成为一个智慧型的父母,你的投入才能有理想的产出 。
尊重孩子:把他当成一个大写的人
我们的很多父母,在生活中极端宠爱孩子,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甚至是力所难及的物质条件,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应有尽有 。但在精神上却经常忽略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情感和人格缺乏应有的尊重 。这与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正相反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西方人更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对孩子人格的尊重,而生活上只要吃得有,穿得舒服就可以了 。这就是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
教育理念的关键是如何看待孩子:
1、把孩子当成一个大写的人
对此,有些父母不能接受,觉得自己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可以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怎么能说没有把孩子当成人来看待呢?可是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沟通方式,往往就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主体,一个有思想的人 。比如有些父母打孩子,训斥孩子,对孩子冷言恶语 。如果真把孩子当成了一个与你同样的人,下面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能与孩子平等地交谈,你的眼神、语调、用词都会体现出对孩子的尊重 。
2、要把孩子当孩子看待
孩子既是与我们一样的——一样的大写的人,又是与我们不一样的---他是发展中的人,他还不完善,不成熟,但他具有潜能,潜在发展的可能性 。他们更需要关心、关注和爱护,但并不是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 。
现在不少父母一谈尊重就没有要求了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认为西方的父母对孩子非常放纵,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其实不然 。西方的许多父母都是极为重视孩子家庭教育的,从生活到学习上都有严格的要求 。但在对孩子的期望值方面从不强加于孩子,中国父母关心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美国父母关注孩子适合干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