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不世出,忠王李秀成以一己之力,为太平天国续命八年

“这时年轻的军事天才李秀成发起了一系列战役,关键时刻让太平天国起死回生,延迟了天国政权的垮台 。
湘军和淮军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不断壮大,出身于这两支军队里的许多将领,后来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实际上已粗具近代军阀的雏形 。”
如果不是太平天国运动,1838年考中进士的曾国藩,也许会像那些孜孜不倦的士人前辈一样,成天忙着磕头、拜客、上衙门,然后终老大清官场 。

名将不世出,忠王李秀成以一己之力,为太平天国续命八年

文章插图
曾国藩
而如果不是军事奇才李秀成横空出世,太平天国很有可能早在1856年那场严重的内讧中就土崩瓦解了 。
可以说,李秀成几乎以一己之力,为太平天国续命八年 。

1854年2月,因母亡回乡守制已两年之久的曾国藩,率领17000湘乡子弟离开湖南,前往湖北 。
从此,这支部队脱去地方乡勇的色彩,成为一支全国性的新型野战武装力量 。
曾国藩初期与太平军的作战并不顺利,有次战败竟被逼得投水自尽,幸被随从救起 。
1855年,太平军第三次攻占武汉,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的湘军困在江西境内 。南京的太平军在次年攻破了清军的江南和江北大营,钦差大臣向荣被逼自尽,整个长江流域落入太平军手中 。
太平天国面前的形势,一片大好 。
【名将不世出,忠王李秀成以一己之力,为太平天国续命八年】
名将不世出,忠王李秀成以一己之力,为太平天国续命八年

文章插图
天京事变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1856年发生在南京的太平天国严重内讧,无疑验证了列宁的这句名言 。
这次内讧起因于东王杨秀清窥觑天王洪秀全的宝座,天王密调北王韦昌辉回京,除掉东王 。
因为无法容忍北王的跋扈和滥杀,仅三个月过后,天王又杀掉了北王 。
当初和天王一起打天下的老哥们“五大王”,只剩下一个翼王石达开(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在早年战死) 。
经过此次变故,洪秀全变得多疑和猜忌,将大权交给了他两个才能平常的哥哥 。而翼王石达开因为不被信任,以及为自己的安全担忧,带兵从天京出走,在随后七年中转战数省,于1863年在大渡河兵败被杀 。
这次事变,使得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直至灭亡都没有恢复 。
名将不世出,忠王李秀成以一己之力,为太平天国续命八年

文章插图
天王洪秀全
洪秀全深居天王府内,通过纵情享乐来忘却烦恼,此时的太平天国处于群龙无首状态,若不是朝廷执行不接受太平军投降的长期政策(即使投降也会被处死),天京的太平军官兵也许早就离他而去了 。
即便这样,天王只知享乐,政权衰败太深,覆亡也只在旦夕之间 。
这时年轻的军事天才李秀成发起了一系列战役,关键时刻让太平天国起死回生,延迟了天国政权的垮台 。
名将不世出,忠王李秀成以一己之力,为太平天国续命八年

文章插图
忠王李秀成
1858年,李秀成与陈玉成再次攻破围困南京的清军江北大营;1860年,击破清军重建的江南大营,不仅解了南京之围,并乘胜攻取常州、无锡、苏州,进抵上海郊区,收复了除上海、镇江之外的江苏全省,为太平天国开辟了新的根据地 。
这时曾国藩指挥的湘军,已发展到12万人,并且能征善战 。曾国藩被朝廷授予钦差大臣兼两江总督,全权指挥镇压太平军,成为当时中国南方最有权势的人 。
后来曾国藩向朝廷推荐李鸿章,李鸿章得到朝廷授权组建一支军队,曾国藩从湘军里挑选3000多名骨干充实李鸿章的新军,李的这支新军大多来自安徽,这就是淮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