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和为贵——磁州窑白釉黑剔花龙纹瓶

火与土的结合 , 黑与白的搭配 , 是一种北方土地的辽阔之味,率直粗犷 , 意远蕴深 。这些来自远古的“镇馆之宝” , 如同一位穿越了时空 , 饱经沧桑的老人 , 不断向游客诉说着元代瓷器辉煌的故事 , 着实让新时代的人们赞赏和骄傲 。

以柔和为贵——磁州窑白釉黑剔花龙纹瓶

文章插图
磁州窑器物宋元以来 , 诗文写在黑白瓷器上 , 以白当黑 , 装饰的虚实由黑白来互补 。简单的黑白 , 时尚而经典 , 历史悠久 , 影响广泛 。磁州窑的画工不是从临摹画谱入手的 , 而是从观察生活、表现生活为切入口 , 直接取材于乡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 是宋元时期田野生活的再现 。尤其是自然小景和动物写生 , 大处着眼 , 小处着手 , 于细微处见功夫 , 质朴感人 , 生动传神 。草野之间 代有遗才“磁州窑”
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主要有椭圆口盂、鼎、爵、鸟头形支座、三足钵、侈口式直口深腹罐等 , 制作工艺比较原始 , 原料以夹砂红褐陶、灰褐陶为主、泥质红陶次之 , 烧成温度较低 , 且均系用手工制作 。由于原料中掺入一定的砂质原料 , 质地较坚硬 , 因而磁山陶器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 便于日常使用 。
以柔和为贵——磁州窑白釉黑剔花龙纹瓶

文章插图
而大规模对于磁州窑的研究开始于1918年 , 在河北省发现了距今大约有一千年的宋代古镇巨鹿 , 当时考古学家们从古镇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磁州窑瓷器 , 从而引起了全球古董商和学术界的瞩目 。
磁州窑聪明的匠师们 , 能够面向生活 , 无论在造型或装饰上都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 , 产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需的盘、碗、罐、瓶、盆、盒、枕之类的用具 。使用绘、划、剔、刻等不同手法 , 用十分简练的笔法画出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画面 , 线条流畅、自 由奔放 , 表现出民间艺术所共有的豪放朴实的风格 。
以柔和为贵——磁州窑白釉黑剔花龙纹瓶

文章插图
磁州窑的装饰手法主要是釉下彩绘 , 即用毛笔醮釉料在胎体上绘制花纹 。这时期的纹饰题材不拘一格 , 具有特殊的美感和鲜明的时代性 , 大部分是来源于民间生活 , 取材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人物故事 , 生动亲切 , 情趣浓郁而富有幽默感 , 表现了当时人民群众传统的审美观念 。布局上以传统的中国画写意手法结合图案变化特点 , 画面既简洁又生动 。同时还借鉴其它姐妹艺术的有益经验来丰富自身的装饰 , 尤其是金银器、漆器和织绣工艺对磁州窑的彩绘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花卉纹行笔舒畅流利 , 花形描绘普遍肥大饱满 , 活泼多姿 , 具有典型的民间艺术风格 。动物纹、人物纹及常见的婴戏图纹画意格调清新 , 平易近人 , 突出神情描绘 , 生动传神 ,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另外 , 磁州窑还大量题写诗文做器物的装饰 , 这种装饰风格最初始于唐代长沙窑 , 而磁州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诗词多出自当时文人之笔 , 常见有“满庭芳”、“朝天子”、“普天乐”、“阮郎归”等 , 同时还有民谚俚曲 , 规劝箴言 , 处世哲学等 。如:“天下太平” , “众中少语、无事早归”、“有客问浮世 , 无言指落花”等 。诗文脍炙人口 , 雅俗共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