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的讲究( 二 )


钧窑的讲究

文章插图
目前 , 对宋钧瓷的“紫口铁足”形成机理 ,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 “胎质含铁量大 , 高温烧造过程中铁元素被氧化呈现紫褐色” , 造成其出现“紫口铁足”的现象 。
唐代花釉瓷器的出现 , 为钧瓷的兴起 , 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经过晚唐和五代十国的发展 , 陶瓷工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 特别是到了北宋 , 随着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 农业技术的不断改进 , 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 , 尤其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 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 心 , 国家的统一与生产的发展 , 使钧瓷手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 , 官窑兴起 , 民窑林立 , 各地窑口 , 竞相争辉 , 五大名窑中的汝窑、官窑、钧窑皆在河南境内 , 其中钧瓷以窑变美妙的艺术 , 不仅受到民间的喜爱 , 更受官廷的偏爱 , 并把钧窑垄断为官窑 , 到了北宋晚期 , 特意在钧瓷的故乡--禹州城北门里的钧台附近设窑 , 专门为宫廷烧造御用品 。由于宫廷以豪华奢 侈为尚 , 选料严格 , 不计成本 , 工艺要求更高 , 由生产原系为民间烧制的碗、盘日用生活器皿 , 也主要改烧各式花盆和盆奁儿 , 以及尊、瓶、炉之类的艺术陈设品 。所烧钧瓷禁止在民间流传 , 当开窑都由官府派职官把关监选 , 合格者当选 , 其余一律砸碎就地深埋 。从此大家只好望窑生叹 , 然钧瓷的声望更高 。造型端庄 , 技艺娴熟 。窑变美妙 , 琳琅满目 。变化之多 , 难以胜数 。入窑一色 , 出窑万彩 。钧瓷无对 , 窑变无 双 。千钧万变 , 意境无穷 。尤以红、紫为基础 , 熔融交辉 , 形如流云 , 灿如晚霞 , 变幻莫测 , 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 在争芳斗艳的花园里独树一帜 。根据对钧台窑的考古钻探与发掘获得的资料证明 , 钧瓷的兴盛之日 , 大约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即1101~1125年) , 亦即钧瓷的黄金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