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小儿急性喉炎

小儿急性喉炎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 。由于小儿抵抗力低,喉腔狭小,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声门下组织疏松,故易于发生水肿,引起气道阻塞 。若诊断及处理不及时,常可危及生命 。
疾病描述
小儿急性喉炎常见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 。由于小儿喉部的解剖特点,喉腔狭小,喉软骨柔软,会厌软骨舌面、杓状软骨、杓状会厌襞、室带和声门下区粘膜下组织松弛,粘膜淋巴管丰富,发炎后易肿胀发生喉阻塞 。小儿咳嗽功能不强,不易排出喉部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更使呼吸困难加重 。因此,小儿急性喉炎的病情常比成人严重,若不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 。
症状体征
起病较急,多有发热、声嘶、咳嗽等 。初起声嘶多不严重,哭闹时有喘声,继而炎症侵及声门下区,则成“空”、“空”样咳嗽声,夜音症状加重 。病情较重者可出现吸气性喉喘鸣,吸气期呼吸困难,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及上腹部软组织吸气期内陷等喉阻塞症状 。严重患儿口鼻周围发绀或苍白,指趾发绀,有不同程度的烦躁不安,出汗 。如不及时治疗,则面色苍白,呼吸无力、循环、呼吸衰竭、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
疾病病因
多继发于鼻炎、咽炎、上呼吸道感染 。可为流行性感冒、肺炎、麻疹、水痘、百日咳、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疾病 。
病理生理
多继发于鼻炎、咽炎、上呼吸道感染 。可为流行性感冒、肺炎、麻疹、水痘、百日咳、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疾病 。
诊断检查
如作喉镜检查,可见喉粘膜充血、肿胀,声带亦充血呈红色,上有扩张血管,声门常附有粘脓性分泌物,声门下粘膜肿胀向中间突出而成一狭窄腔 。诊断根据其特有症状如、喉喘鸣,“空”、“空”样咳嗽声,吸气性呼吸困难,诊断多无困难 。必要时可行喉镜检查 。
治疗方案
1、治疗的重点是解除喉阻塞,应及早使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有喉阻塞症状时,加用类固醇激素,常用者有强的松,口服,1― 2mg/kg?d;地塞米松,肌注或静脉滴注0.2mg/kg?d;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4―8mg/kg?d,可促使喉部组织消肿,减轻喉阻塞症状 。
2、重度喉阻塞或经药物治疗后喉阻塞症状未缓解者,应及时作气管切开术 。
3、加强支持疗法,注意患者的营养与电解质平衡,静脉注射葡萄糖液,保护心肌功能,避免发生急性心力衰竭 。
4、尽量使患者安静休息,减少哭闹,以免加重呼吸困难 。
西医药治疗
(1)肾上腺皮质激素1―1mg/kg/日,分3-4次;地塞米松0.25mg/kg欲,肌注或静点,或用超声雾化吸人 。
(2)病因治疗,选用病毒唑、威力宁、无环鸟苷等;细菌感染引起者采用抗生素治疗,选用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头孢羟氨苄青霉素、红霉素等 。
(3)喉梗阻治疗,三度喉梗阻经治疗无效者也应手术治疗 。
中医药治疗
(1)风寒袭喉,如犬吠样,声音轻度嘶哑,不发热或低热,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在风关 。
治法,宜肺利咽 。
方药6克、防风6克、前胡10克、桔梗6克、甘草3克、蝉衣6克、射干6克、款冬花10克、白僵蚕10克、浙贝母10克 。
中成药 。
(2)风热袭喉,轻度憋气,咽痛,发热,舌尖红,脉浮数,指纹浮紫在风关 。
治疗,利咽消肿 。方药10克、连翘10克、竹叶10克、荆芥6克、牛蒡子10克、淡豆豉10克、薄荷(后下)6克、山豆根3克、桔梗6克 。
中成药、冰硼散频频吹喉,咽速康气雾剂喷喉,每次1揿,每日2次 。
(3)痰热壅喉,咳剧,呈犬吠状,咽痛,喘促,喉中痰鸣,呼吸时胸肋凹陷,口周紫坩,甚则躁扰不安,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浮数,指纹紫可达气关或命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