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的历史和工艺特色

钧窑窑变釉的各种要素都是变数,因此烧出来的瓷器不可能重复,故有“钧无 双配”之说 。这种釉色的偶然性也给钧窑烧造带来极大难度,钧窑人又有“十窑九不成”的感概 。

钧窑的历史和工艺特色

文章插图
人间有五色,尚且千变万化,何况钧瓷色彩天成,更是变幻无穷,故世上绝无相同之两件钧瓷,所谓“钧无 双”也 。加之钧瓷烧制极难,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历代帝王皆钦定为御用珍品,专有于宫廷而严禁于民间,亦“君无 双”之意 。中国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以钧瓷为首,谓瓷之君也 。其它瓷上可供于贵宦高堂,下可用于布衣陋室,唯钧瓷自帝室之下,民间罕见,莫知其祥 。故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盛誉 。
钧窑瓷以陈设瓷为主,造型千姿百态,色彩千变万化,斑斓艳丽 。图中玖瑰紫鼓钉三足洗,器型规整,胎呈香灰色,通体施玖瑰紫色乳蚀釉,釉质肥厚 。底部施化妆釉,底阴刻“二”数目字,依文献记载:数字从一至十,数字越小器物越大,反之则越小,此器为二应为大器 。钧窑瓷特别是北宋钓瓷多为宫中岁贡之器,其釉中由于放入了氧化铜,烧成后产生出各色窑变,这是北宋钧瓷窑变的属性,天然成趣是它最 大的成功之处,也是它极受宫迋推祟的重要原因 。金、元时期的钧瓷,因它的烧瓷技术失传,为还原它本来面目,人为地在釉中用铜料画出一些斑块来表现釉彩装饰效果,因此失去了它以往的艺术风采 。
钧窑的历史和工艺特色

文章插图
【钧窑的历史和工艺特色】钧窑釉的分相是在一定化学组成范围内,成时的温度、气氛和时间的综合影响下而导致的一种化学过程 。由于影响因素复杂,因而很难掌握钧釉的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窑变” 。
早在1931年,一件敞口、弧腹渐收、圈足直径14.9cm、施釉至底的内外红斑钧瓷碗,就已出现在伦敦苏富比(微博)拍卖会上,后几经辗转,最 后成为英国商人里埃斯科先生的藏品 。80余年后,这件古钧瓷才在国内现身,在2013年香港佳士得“英国里埃斯科珍藏重要中国瓷器”专场拍卖会中最终以460万港币的价格成 交 。随后,国内香港佳士得、中国嘉德国际等拍卖巨头才陆续跟上,在香港陆续推出了玫瑰紫釉菱口水仙盆、月白釉出戟尊和天蓝釉紫红斑鸡心罐等古钧瓷的拍卖,并把关注范围扩展到了宋元钧窑瓷器 。
钧窑的历史和工艺特色

文章插图
元代钧窑烧制的瓷器品种较为单一,但是产量却是宋金所不能比拟的,直到后期的发展才在原来的盘、碗等上加入瓶、炉、盆等类的民用的产品 。在其器物的表面所采用的堆塑以及镂空等装饰的技法都是宋金两朝所没有的,这也造就了元代钧窑的瓷器 。因此一定要仔细分辨对比 。
元代钧瓷一般较为粗糙,胎骨厚重,釉厚欠匀,色暗多种眼,釉汁流痕积如蜡汁,全施半截釉,底足漏胎,器表光洁度较差,釉色为天蓝,月白交融,以月白为主 。在蓝或月白釉上涂抹的紫色红斑快缺乏生气,显得呆板,不像宋钧之“夕阳紫翠葱成岚,”“金光四射”霞光万彩“之景 。制品多为民间日用器,诸如:碗、盘、瓶、罐、高足杯、三足炉之类 。而宋钧常见的花盆,洗、尊之类的陈设品以及玫瑰紫,海棠红之多种窑变制品更是罕见 。其装饰手法也是在器表上涂上含氧化铜的釉药,经高温还原后显现出红色彩斑,与蓝底相互衬托,也有少数采用堆贴手法或采取刻、划、印的传统瓷艺,这种手法为元代钧瓷所特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