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免疫力 避开8个误区


提高幼儿免疫力 避开8个误区

文章插图
导读:幼儿期的孩子身体弱,免疫力低,容易生病,父母很担心,如何提高免疫力就成为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 。免疫力的好坏,决定着宝宝们的健康状况 。家人只要一听说有能提升免疫力的方法,就不计代价、不顾后果地给宝宝用,结果走入了很多误区 。误区1:不允许宝宝生小病天气一冷,妈妈怕宝宝着凉,就不让宝宝出门 。
这么一来,宝宝的呼吸道长期得不到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锻炼,更容易感染疾病 。不得病的宝宝永远没有免疫力 。
对于一些小病,妈妈只需要认真对待,密切观察,不必惊慌 。很多研究证实,宝宝经常患一些小病,有助于免疫力的提高,对预防严重的疾病很有好处 。
误区2:重视室内活动,忽略户外活动如果担心天气变化、外面空气污浊、温度下降、易造成宝宝生病,所以就门窗紧闭,这样做是完全不对的 。从病菌、灰尘种类或总量来说,屋里一定比外面少,但从某一种细菌或病毒的浓度来说,屋里比外面多 。病毒和细菌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致病,而密闭的环境有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繁殖,通风的房间细菌浓度明显降低 。每天带宝宝到户外接受一些自然光照,有利于免疫系统正常工作 。尤其是新生儿,每天的日晒可以有效防止佝偻病和尿布疹的发生 。误区3:动不动就用抗生素感染不是很严重时尽量不要用抗生素,最好靠自身的抵抗力使免疫系统得到锻炼 。这样当下次再遇到同样的“敌人”时,已经训练过的免疫细胞便会产生出有针对性的免疫力,从而保护身体安全 。滥用抗生素会增加耐药性,也会引发其他疾病 。误区4:少喝水多污染外出时妈妈图方便不给宝宝带水,也不注意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结果给宝宝带来伤害 。外出最好给宝宝背着水壶,随时可以喝水 。多喝水能保持黏膜湿润,是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 。生活中也要注意周围及室内的污染情况,多带宝宝到空气清新的公园、绿地等地方做户外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误区5:只吃细粮,不吃粗粮作为营养素的主要物质蛋白质倘若摄取不足,免疫机能就会下降 。对于补充蛋白质,人们总觉得给宝宝吃得越精细越好 。其实不然,粗粮可提供细粮所缺乏的营养成分,达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目的 。误区6:过于干净免疫系统能对传染病原形成免疫记忆,万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将其消灭 。如果你家太干净,宝宝没有机会通过感染产生抗体,抵抗力反而会减弱,并可能导致过敏和自体免疫失调 。给宝宝创造的环境不是不让他接触细菌,而是要控制接触细菌的浓度 。平时要保持的是空气清洁,而不是无菌 。宝宝少量地、经常地接触细菌,对增强免疫力非常有利 。误区7:提高免疫靠药物除了接种疫苗外,其他药物和免疫调节剂具有一定的抗御疾病能力,但其中所含的抗体,并不是针对某一种特定细菌或病毒的特异性抗病物质,因此不是万能的预防药 。【提高幼儿免疫力 避开8个误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丙种球蛋白 。长期反复使用,会抑制自身合成丙种球蛋白的能力,降低抗病力,还有可能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甚或肝炎、艾滋病等 。
一般来说,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宝宝是不需要的,若出现了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可以酌情选用 。
误区8:轻睡眠重玩耍宝宝一天天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玩耍成了生活的主导 。为了宝宝不哭闹,为了减少自己看护的疲劳,大多数妈妈就依着宝宝想玩就玩,结果导致宝宝睡眠不足 。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可以使身体迅速恢复,尤其在宝宝疲劳和疾病前后,休息和放松更不容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