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生太可怜,暴毙考场时有发生,死后尸体还不能抬出门

古代科举制度,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制度,尽管这个制度当时封建社会比较先进,让平民百姓有机会入仕,但是真实情况,贫困者又读不起书,无法考取功名 。所以,古代想靠科举翻身的人大有人在,但是真正能够成功的却是少之又少,可见科举之难,远不是今天的著名大学能够比拟 。
科举之路,不仅是学识上的难,还有生存上的艰难,有的朋友或许还不了解科举的制度,以为和高考一样,其实相差甚远 。咱们就拿最近的清朝为例吧,最少的一次进士只考了81人,最多的一次考取了399人,即使是最多的一次考取人数,也不是高考能比 。

古代考生太可怜,暴毙考场时有发生,死后尸体还不能抬出门

文章插图
况且,要先考秀才,再考举人 。考上举人需要参加乡试,乡试三年才举行一次,在各地的省会进行考试,有皇帝亲派的考官 。一次考试的时间也很长,分三段,没段考3天,也就是说一共要考九天,不过考上了举人就牛了,如果有职位就可以去任职做官了 。
举人在当地的地位很高,县官什么的也会对你刮目相看了,富贵就算不大,也要比很多人都强,《范进中举》就是这样的情况,足可以看到举人的重要性,同时也侧面体现了科举考试中榜的艰难 。
古代考生太可怜,暴毙考场时有发生,死后尸体还不能抬出门

文章插图
科举考试除了千军万马独木桥惨烈,还有科举路上的一系列艰辛,仅仅是去省城赶考,就已经让人望而生畏 。因为古代的小地方距离省城极远,有的地方提前半年就出发进行赶考了,这段路程的盘缠暂且不提,古代打家劫舍的强人很多,众多赶考人也是他们的重点目标,因为他们的盘缠丰厚,中国人讲究“穷家富路”,再贫穷的家都会给考生借足盘缠,生怕他们路上遭罪 。
家庭的疼爱成了劫匪的快乐,有很多考生都因劫匪的原因,无法到达考场,自然也就无法考取功名 。
古代考生太可怜,暴毙考场时有发生,死后尸体还不能抬出门

文章插图
后来,大多数的考生一起结伴而行,这样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长途跋涉之苦却仍然免不掉,因为贪路,有时候难免错过宿头,风餐露宿的旅途,让考生到达考场的时候精疲力尽,身体差的人有不少死在了半路 。
等到了考场,并非万事大吉 。在考生进入考场的那一刻开始,最后的考研才刚刚开始 。科举考试的考场和咱们今天有很大区别,今天的环境舒适,古代却不行,他们的考场可不是在什么宽敞明亮的教室,而是在一个个类似厕所大小的隔断中进行 。
有的朋友会说,打比方拿厕所来打,太没有文化了,其实不是这样,拿厕所比喻考场的情况,不仅不是没文化,反而是非常恰当 。
古代考生太可怜,暴毙考场时有发生,死后尸体还不能抬出门

文章插图
因为考生在一个个单独的考间中,不能四处行走,必须在一个阶段结束时,才能出来一趟,也就是说,至少要在考间中度过三天三夜,而这三天三夜要在狭窄的考间中生活,除了奋笔疾书外,吃喝拉撒全在其中解决 。
那味道能好吗?比喻成厕所一点都不过分,味道、环境、空间都很形象 。除此之外,考间并非封闭,是一个没有门的“厕所”,外面有监考官来回巡视,到了夜间天气很凉,有的考生身体素质差,直接就会染上风寒,病病歪歪无法作答事小,万一一病不起,一命呜呼也是常有的事情 。
古代考生太可怜,暴毙考场时有发生,死后尸体还不能抬出门

文章插图
毕竟古代的试题保密工作不好做,考试时间又长,万一考生放出去,泄露考题,外面有人帮忙作弊,传进来,那科举考试就成了笑话,所以生病的考生也不能出去,只能是坚持,如果家里条件好,可以让医生看看病,但是医生需要专用医生,也不能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