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的光芒得以释放!

【汝窑的光芒得以释放!】汝窑在北宋早期直接是受到耀州窑的影响,几乎全盘承接了耀州窑的青瓷工艺技术,因此,我们看到临汝窑大都是与耀州窑极为接近,有些甚至很难区分,所以包括造型、釉色、纹饰都与耀州窑相似,甚至在很多不太了解临汝窑的人也常常会把临汝窑当成耀州窑作品 。

汝窑的光芒得以释放!

文章插图
汝瓷的珍贵及其皇 家御用的身份导致现代对汝窑瓷器的推崇, 导致了历代对汝窑瓷器的仿制层出不尽. 但都难得其精髓. 充其量只能形似而已.
“支钉烧制”从汉代陶器至唐代瓷窑已普遍使用,并不鲜见,但汝窑却有它的特殊之处 。汝窑支钉采用耐高温的优质瓷土,小而尖,釉层越薄则支痕越小 。因此留在成器上的支痕极为细小,这也是出于美观考虑 。有多小呢?明代学者高濂形容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 。
汝窑的光芒得以释放!

文章插图
汝官窑的胎一般都称之为“香灰胎”,因其色调与香灰比较接近之故 。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后发现:窑址中出土的汝官窑碎片,其断面色调接近土黄 色,这是毛糙的瓷胎表面与泥土长期接触所造成的 。这种土黄 色用毛刷和清净剂反复擦洗仍不能完全除去,说明泥土已经和胎的表面发生化学反应 。把碎片打碎后,新断面的色调极大多数为灰白色或白中偏灰,这是汝窑真正的胎色,而香灰的色调是浅灰色,虽与汝官窑的色调比较接近,但仍有一定差别 。另外,胎色的变化还与其烧成温度有关,烧成温度低的胎比烧成温度高的胎显得略为灰一些,这是因为烧成温度低不利于游离碳等杂质的排除之故 。其实,汝官窑的胎色与龙泉窑白胎青瓷更加接近,但从来没有人把龙泉窑白胎青瓷的胎称之为“香灰胎” 。作者认为,即然汝官窑“香灰胎”之称已经约定俗成,不妨还是这样称呼,但是必须对其真正的胎色心中有数 。
汝窑瓷器造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 。其中瓶的变化较为丰富,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多种 。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 。如:天青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藏河南),暗花双鱼盘(藏英国) 。另外,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 。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 。“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 。文字虽不是装饰,但仍提高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其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 。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 。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 。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 。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足皇亲贵 族们的闲情逸趣 。
汝窑的光芒得以释放!

文章插图
传世的汝窑瓷器主要有三足尊、奉华尊、直口瓶、纸槌瓶、鹅颈瓶、碗、莲花大腕、盘(敞口、直口、三足)、碟(花口)、洗(花口)、盏托(花口)、水仙盆等 。分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等博物馆 。
汝窑,中华传统制瓷著 名工艺之一,中国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五大名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汝瓷文化又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蕴润,高雅素净的丰韵而独具风采,在我国青瓷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