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 相揭秘:为何国人偏爱宋代磁州窑?

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寥寥数笔写出个图形,生动无比,具有极高的欣赏、收藏、使用价值 。

真 相揭秘:为何国人偏爱宋代磁州窑?

文章插图
磁州窑的胎釉
【真 相揭秘:为何国人偏爱宋代磁州窑?】武安县午汲古城遗址所发掘的东周至西汉的古窑群,也证实磁州一带烧制陶器的历史 。古窑址中窑炉表现出的技术性能,已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窑炉的结构来看,当时已从直焰窑炉演进成为半倒焰半平焰的混合型窑炉,这种烧制工艺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北方窑炉的基本结构 。自东周以后的2200年间,这种窑炉的基本结构形式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以改进和完善 。从这一点来看磁州先民所创造的烧制工艺技术是非常先进的 。同时邯郸北大城遗址所发掘的制陶作坊,以及带有作坊题记的陶器,佐证了春秋至秦汉时期磁州在制陶方面已趋于专 业化 。
真 相揭秘:为何国人偏爱宋代磁州窑?

文章插图
宋代是瓷器发展的巅 峰期,北方的磁州窑和南方的吉州窑最 具代表性,这两大民谣,有很相似的特征,但是实际上各具特色 。公园1126年冬天,金兵攻破了汴京、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金兵掳走北宋皇帝宋钦宗、太上皇宋徽宗、北宋宣告灭亡,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难 。为了躲避战乱,大批中原工匠,到长江以难避难,磁州窑窑区的工匠,迁居到江西、安徽,和浙江一带 。位于江西吉安的吉州窑在唐代和五代时已经烧造瓷器,宋代晚期,因为磁州窑工的迁入,也开始烧造大量白地黑花的瓷器,如今专家在划分窑系时就将吉州窑划分到磁州窑体系之下,宋代后期,因为龙凤图案,进一步被皇 家垄断,所以磁州窑常见的龙凤纹瓷器、在吉州窑瓷器上已经很难见到了 。取而代之的是奔鹿、鸳鸯等,象征祥瑞的图案 。
磁州窑产品胎有两种:一是胎质坚细,呈灰白色;另一种是胎质粗松,呈红褐色 。白釉普遍带奶白色,不太透明 。均使用化装土,器内一般多挂釉 。碗、盘一类采用叠烧法,器内留有五个条形支烧痕 。在装饰工艺上除黑、褐、绿彩绘外还有划花、剔花和珍珠地划花等等,所用装饰题材丰富,如马戏、熊戏、童子钓鱼、池塘赶鸭,跷球等等 。线条流畅,风格豪放,富有民间生活情趣 。同时还常见题写唐诗、宋词和民谚警句等,作为纹饰也颇具特色 。
真 相揭秘:为何国人偏爱宋代磁州窑?

文章插图
磁州窯瓷画有两大艺术特点:一是根据器物形制在作画时画面疏朗别致,简洁典雅;二是有些画面装饰繁缛,工笔细致 。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粗犷豪放而又极 具浓烈的民俗文化气息 。磁州窑瓷画主要受到来自宋画、尤其是写意画的深刻影响,大、小写意在磁州窑瓷画作品中都有所表现 。强烈的艺术审美、各种宗教与民俗文的交融是它瓷画主要的创作内容,因此,它的每一件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信息、艺术内涵与时代精神,所以磁州窑不单纯仅是件瓷品,实际上它的瓷画艺术欣赏价值早已远远超出了它的实用价值 。
明朝记载磁州窑的文献很少,偶见一些文学作品提到过磁州烧瓷 。譬如明代文学家、戏曲家汤显祖,在他的戏曲《邯郸记》中偶然提到过磁州烧制的瓷枕 。汤显祖,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死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江西临川人,明万历十一年进士,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等职,精通诗词歌赋、天文地理、医药卜筮,代表作戏曲《牡丹亭》 。《邯郸记》是汤显祖根据唐代小说家、史学家沈既济的小说《枕中记》改变而成,他把原小说中主人翁“吕翁”改成了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把原小说中的“青瓷瓷枕”改成“磁州烧出莹无瑕” 。《邯郸记》又名《邯郸梦》《黄粱梦》等 。《邯郸记》第三折《入梦》中这样描写吕洞宾送给卢生的那只可以做梦的神奇瓷枕:“这枕呵,不是藤穿刺绣锦编牙,又没甚玉砌香雕体势佳 。呀!原来是磁州烧出莹无瑕,却怎生两头漏出通明罅,莫不是睡起【目梦】瞪眼挫花?”由此可见,在汤显祖生活的时期,磁州地区烧制的瓷枕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广为人知,要不然不会被剧作家作为核心道具写入戏曲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