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灭亡背后的权力斗争,历史书不会告诉你

一、
今天聊一个冷门的故事 。
大部分人对三国故事都了如指掌,但是对东汉末年却了解不多,而今天的故事却是三国的前奏 。
所以啊,读三国不可不知“党锢之祸 。”
鉴于故事真的很冷门,我尽量简略一点,免得大家看的时候,都不知道这些人是干嘛的 。
言归正传 。
话说,东汉的太监也蛮厉害 。
因为东汉的皇帝在继位时都是小正太,基本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所以太后就承担起垂帘听政的义务 。
而太后的帮手则是外戚,比如父亲、兄弟、子侄之类的,他们在皇帝年幼时掌握了朝廷大权 。
当皇帝长大之后蓦然发现:
“原来我只是一个傀儡啊,吃肉喝汤的都是外戚及其亲信 。”
皇帝想夺回大权,可他从来没有管理过朝政,朝中大臣都不一定能信得过,只有太监是皇帝的亲信 。
于是,皇帝就和太监们一起剿灭外戚 。
当事成之后,皇帝一般会给太监们封侯、加官,鉴于太监是不能生育的,皇帝还会赏赐他们的家人 。
曾经是太后和外戚治天下,后来是皇帝和太监治天下 。
东汉的历史,就是一部皇帝和太后争权史 。
我们之前聊过,不论外戚或者太监,其实都是皇权的延伸,他们都是代表皇权治理国政 。
不论哪一方掌权,都要和文官士人结成铁三角 。比如太后、外戚、士人……或者皇帝、太监、士人 。
可两党斗了一百多年,士人不满意了 。
不管你们怎么争斗,我们都是被统治阶级,咋地?老虎不发威,你还以为是病猫呢?不行,我们也要翻身做主人 。
这是东汉末年士人的潜在心里 。
没有人会正大光明的说出来,甚至目标也有点懵懂,但他们的斗争一旦成功,势必会形成架空皇权的文官政府 。
另一方面,太监也确实不像话 。
公元159年,汉桓帝联合5个太监一起剿灭外戚梁冀,牵连致死的公卿大臣有数十人,导致朝堂为之一空 。
事后5个太监都被封侯,从此以后,汉朝又变成太监们的天下 。
他们的兄弟、侄子纷纷出任太守、县令等高官,朝中也有很多大臣追随,还在民间培养了一群白手套 。
历代皇帝都会把太监放出来,让太监和士人争权夺利,然后自己稳坐钓鱼台,做一些制衡调停的事 。
但是太监党缺乏基本的素质 。
在各地做官的太监家属、亲信基本不做好事,专门以敛财为己任,要不就是在当地暴虐无常 。
比如中常侍侯览 。
短短几年,就在个人账户上存了几千万钱,名下还有万亩良田,300多套房,庄园式别墅有16座 。
这只是其中一个太监,宫中掌权的太监又有多少?他们的亲戚、朋友、同乡、白手套又有多少?
皇帝的打手,一不小心成了国家的敌人 。
士人再也看不下去了 。
他们有治国理政的需求,也有为国除恶的理想,一场士人和太监的战争即将打响 。
而皇帝往往是站在太监一边的 。

东汉灭亡背后的权力斗争,历史书不会告诉你

文章插图
二、
首先出场的是李膺 。
【东汉灭亡背后的权力斗争,历史书不会告诉你】此人在语文课本中出现过 。让梨的孔融曾经路过李膺家门口,想进去串门,可李膺不认识孔融 。
孔融就对门卫说:“我和李府君是亲戚 。”
他的理由很简单,孔子曾经拜老子为师,而孔融是孔子的后代,李姓是老子的后代,所以孔融和李膺是亲戚 。
对于这门亲戚,李膺也捏着鼻子认了 。
不过有一个客人就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反手就怼:“您小时候肯定很聪明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