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可出版就用了10年,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可出版就用了10年,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

文章插图
李时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他的《本草纲目》是医学史上的传世巨作 。但很少人知道,《本草纲目》一书的出版,背后竟藏着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 。
01
李时珍出生在蕲州(今湖北蕲春),他家祖孙三代都是医生 。虽然李时珍从小喜欢医学,但父亲还是希望他通过科举求取功名,理由是当时医生社会地位太低 。但无奈李时珍屡次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 。因此他下定决心做一名医生 。
在行医过程中,李时珍从古医书中习得不少知识,但也发现许多医学书籍中存在大量错误和遗漏 。从医10年后,他产生了写《本草纲目》的想法 。
此后,李时珍先后到过武当山、庐山等名川大山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参考了800多种图书,拜访了无数民间高手,并把古代典籍上的错误一个个纠正过来,历经30年编写成《本草纲目》 。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可出版就用了10年,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

文章插图
大功告成的李时珍背着厚厚的书稿去找出版商,不料竟碰了一鼻子灰,根本无人搭理 。
原因有三 。一来当时正值明朝万历年间,整个社会信仰缺失,物欲横流,出版界关心的是能否挣钱?二来《本草纲目》毕竟不是《金瓶梅》,潜在的价值无人发掘,有多少人愿意拿出真金白银为它买单?再者,李时珍不过是一个小医生,出了蕲州,根本没人认识他 。
02
情况就是这个情况,事情就是这个事情,但李时珍却不甘心 。他到处求爹爹告奶奶,依旧出书无门 。
这时,有个人看不过去,跑来对李时珍说,你去找个名人帮你写序,蹭一下人家的流量,兴许能行 。不然印出来也没人看 。请个名人作序,提高身价好利于出版,这个道理古人也懂 。
一席话点醒梦中人 。走投无路的李时珍当真去了 。万历八年(1580年)秋天,李时珍带着一麻袋书稿,从蕲州出发,一段水路,一段陆路,风尘仆仆 。带着忐忑的心情,李时珍于9月9日敲开位于江苏太仓的王世贞府上 。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可出版就用了10年,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

文章插图
意外的是,王世贞居然一点架子也没有,李时珍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希望 。面对这位文坛领袖,出版界的宠儿,老中医激动地拿出自己的书稿,诉说了自己创作的初衷,还深情地讲述了自己为采药几次掉下山洞,被狗追着跑,甚至差点中毒而死等往事,最后他恳求王世贞为他写一篇序,帮自己的作品推荐一下 。
王世贞原本就是诗人,早已听得热泪盈眶 。凭着对文字的高度敏感,他认定该书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值得出版 。他留下了手稿,答应为《本草纲目》写序 。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可出版就用了10年,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不过,王世贞虽然答应李时珍,但并没有说何时完成,或许是为了宽慰李时珍,他现场写了一首诗送给这位老者,并信誓旦旦地说:“包在老夫身上,静候佳音 。” 。而李时珍则千谢万谢,恋恋不舍地告别王家 。
03
只是李时珍不知道,这佳音一等就是10年 。
事实上,那几年恰好是王世贞的多事之秋 。换句话说,李时珍来的并不是时候 。此前2个月,王世贞于身患疟疾,精神一直萎靡不振,当年他拜了个老师,也就是首辅王锡爵的女儿王寿贞,一心崇尚道教 。然而9月又发生了意外,他刚拜的老师却要“羽化升仙”,一切后事都由王世贞操办 。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王世贞一直沉浸在悲痛里无法自拔,根本无暇顾及他事 。
而这一切李时珍并不知晓 。回到蕲州后,他重新点燃希望,一遍又一遍修改《本草纲目》,精心打磨自己的作品 。感到完美无缺时,更加惦记王世贞当初的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