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为何没有帝号,只叫“南唐后主”?源于其父李璟和柴荣的较量

李煜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亡国之君,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君主,他在亡国之后写出来的诗词读起来给人带来无限的伤感,这些诗词也被后世所传唱不衰 。
李煜也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于江南的南唐第三位君主,因而,他被后世称为“南唐后主”,那么,他为什么没有帝号的称谓呢?
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说一下南唐的简史,公元937年,李煜的祖父李昪(bin)逼迫五代十国的南吴睿帝杨溥禅让帝位,正式建立了南唐政权,在位七年后,因食丹药中毒,不治而亡 。

李煜为何没有帝号,只叫“南唐后主”?源于其父李璟和柴荣的较量

文章插图
943年,李昪长子李璟继位,成为南唐的第二位皇帝,李璟一度也是四处征战,使南唐在当时成为仅次于后晋的最大割据政权,南方的第一强国 。但是,南唐的的攻城略地也耗费了大量的国库,其国力也呈现出衰落之势 。
954年,后周太祖郭威去世,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周世宗 。雄心勃勃的柴荣也开始了统兵南征北战,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而南唐即成为柴荣的第一个目标 。
955年,柴荣向南唐的李璟下了一份宣战书,列举了攻打南唐的理由:攻打闽楚,致使生灵涂炭,勾结契丹,甚至接收叛国者 。
当然,这只不过是柴荣给自己出征找的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也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李煜为何没有帝号,只叫“南唐后主”?源于其父李璟和柴荣的较量

文章插图
柴荣御驾亲征,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直扑南唐在北门口寿州(今安徽寿县) 。南唐猝不及防,仓皇应战,李璟派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领兵前往寿州迎战 。
与此同时,李璟出于战略考虑,迅速派人向辽国皇帝辽穆宗耶律璟求援,希望辽国出兵南下,与南唐一起前后攻击后周 。然而,南唐使者上路后不久,就被后周截获,联盟之计已无可能 。
不仅如此,后周还花重金收买刺客,行刺正在出使南唐的契丹贵族,耶律璟得知消息后,震怒之下,直接同南唐断绝了来往 。
后周的挑拨离间之计大获成功,一时间,曾经风光无限的南唐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而后周的大军也很快兵临城下 。
李煜为何没有帝号,只叫“南唐后主”?源于其父李璟和柴荣的较量

文章插图
原来驻守寿州的南唐将领刘仁瞻也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老将,形势本来对南唐是有利的 。然而,那位带兵赶来的刘彦贞却好大喜功,不听刘仁瞻的劝阻,独自出城迎战,结果战死城下,唐军大败 。刘仁瞻当机立断,严守城门,拒敌之外 。
柴荣久攻不下,便决定绕过寿州,改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的滁州 。柴荣命当时还只是殿前都虞候的赵匡胤领兵攻城,结果赵匡胤与南唐名将皇甫晖初次交战失利 。
赵匡胤深知不是皇甫晖的对手,他连夜亲自去拜访了滁州城外足智多谋的赵普,赵普便是后来被赵匡胤赞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北宋名相 。
赵匡胤在得到赵普的指点后,命令全军轻装简行,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清流关(今安徽滁州西郊关山中段),后周大军犹如神降,后唐大军不战而败,皇甫晖也被赵匡胤俘获 。
赵匡胤又乘胜追击,率兵东进,先后攻下了南唐的东都扬州,还有扬州附近的泰州,一时间,南唐连连失守,几乎是全线退败 。赵匡胤也因战功而被升为殿前都指挥使 。
李煜为何没有帝号,只叫“南唐后主”?源于其父李璟和柴荣的较量

文章插图
李璟一看南唐抵挡不住后周大军的进攻,无奈之下,只得一次次地派出使臣向后周乞和,先是派出户部侍郎钟谟和工部侍郎李德明带着黄金白银绸缎求和,柴荣对此不屑一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