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可出版就用了10年,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 二 )


一晃10年过去了,在李时珍75岁那一年,倒在病榻上的他仍然念念不忘《本草纲目》 。他累了,决定要把此书捐给朝廷,让史馆选取有用的章节,或者让太医院重新修订,惟愿更多的人读到该书 。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可出版就用了10年,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

文章插图
万历十八年,当李时珍的儿子李建中登门把此事告知王世贞后,王世贞怀着对李时珍的愧疚,几乎是一气呵成地完成了序言 。
这是一篇文采飞扬的序文,王世贞对《本草纲目》大为夸赞,还把李时珍的外貌描写了一番,说他是瘦高个,精神饱满,是天下少有的奇才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王世贞此时右眼已经完全失明 。
接下来的事就变得无比顺利,有王世贞的序和大力推荐,南京书商胡承龙立即收稿刻印,《本草纲目》终于得以出版 。此书一经面世,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流行起来,常年占据畅销书排行榜 。后来不仅传到日本,还传到了欧洲 。当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时,还参照了《本草纲目》 。
唯一的遗憾,就是李时珍没能亲眼看到这一切 。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刘小麦
诚征优秀稿件:投稿指南
相关推荐: 杨应龙区区一播州土司,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他有胆量对抗大明帝国?
杨应龙祖上29代人统治播州700年,历经唐、五代、两宋、元、明五朝 。土皇帝当久了难免幻想要升级,于是野心胀破胸腔的杨应龙,一心想擦掉那个“土”字 。家族富不过3代,王朝兴不过300,杨家却无视历史发展规律,“野蛮”生长700余年,历经30代,他们的基因到底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