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生命终结而产生焦虑


由于生命终结而产生焦虑

文章插图

对于成年人来说 , 死亡的悲剧在于它的不可逆转性 。死亡 , 是最终的结局 , 永恒的结局 , 是所有希望的终结 。因此 , 死亡是个人无法想像的:我们不能想像自己的生命停止 , 不能想像自己的躯体腐朽 。人本身包括记忆和希望 , 过去和未来 , 人无法看到没有未来的自己 。由宗教信仰带来的安慰正好属于这个范畴 , 它向人们提供了来世 , 因此人们可以在平静中生活 , 在平静中死去 。
如果死亡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件难以捉摸的事情 , 那么 , 对于孩子来说 , 死亡就是神秘面纱下的谜团 。年幼的孩子无法理解死亡是永恒的 , 不管是父母 , 还是牧师 , 都无法把死去的人带回来 。在死亡面前 , 魔法愿望的无效对孩子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它动摇了他们用主观愿望影响事件能力的信心 , 这使他们感觉到脆弱和焦虑 。孩子们看到的是 , 不管有多少眼泪和抗议 , 深爱的宠物或人不在了 , 结果 , 他们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 不再被爱了 。
【由于生命终结而产生焦虑】有些父母努力保护他们的孩子 , 不让孩子遭受失去某个他们深爱的人的痛苦和悲伤 。
如果一条金鱼或者一只乌龟死了 , 父母赶紧用新的来替代 , 希望孩子不会发现两者的差异 。
如果一只猫或者狗死了 , 父母会赶紧给痛苦的孩子一只更可爱、更昂贵的替代品 。孩子从这些突然失去又迅速替代的早期经验中获得了什么教训呢?他们可能会得出结论 , 失去所爱不是那么了不得的事情 , 爱可以很容易地转移 , 忠诚也可以很容易地替换 。
孩子(以及成年人)不应该被剥夺痛苦和哀伤的权利 。他们应该能够自由地为失去某个深爱的人而感到痛苦 。当孩子能够为了生命和爱的终结而哀悼时 , 他们的人性得到了深化 , 人格也更加高贵 。最基本的前提是 , 孩子不应该被排除在家庭生活中出现的痛苦之外 , 就像不能把他们排除在家庭生活的欢乐之外一样 。如果发生了死亡的事情 , 却没有告诉孩子 , 那么孩子可能会一直沉浸在莫名的不安中 , 或者孩子可能会用恐惧和混乱的理由弥补信息上的不足 , 他们可能会因为死亡而责备自己 , 感觉自己不仅和死去的人分开了 , 甚至和活着的人也分开了 。
帮助孩子面对失去所爱的人的第一步 , 就是允许他们充分地表达出他们的担心、幻想和感受 。
和一个关心你的聆听者分享内心深处的情感会带来安抚和慰藉 。父母也可以把孩子一定会有的情绪用语言表达出来 , 不过可能会发现表达有点难 。举个例子 , 当孩子深爱的奶奶去世之后 , 父母可以这么说:
“你想念奶奶 。”
“你非常想念她 。”
“你非常爱她 , 她也爱你 。”
“你希望她和我们在一起 。”
“你希望她还活着 。”
“很难相信她已经死了 。”
“很难相信她不和我们在一起了 。”
“你会好好地记着她 。”
“你希望你能再次看望她 。”
这样的话可以告诉孩子 , 父母关心他们的感觉和想法 , 鼓励他们说出他们的担心和幻想 。他们可能想知道死会不会痛 , 死去的人还会不会回来 , 他们和他们的父母会不会死 。回答应该简短而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