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鉴定要点,藏友谨记,切莫打眼

文献记载汝窑用玛瑙作釉的原料,其实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 。因此,玛瑙的加入对釉的性质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只能说明烧造宫廷用瓷之不惜工本 。“冰裂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是鉴别真假汝窑瓷器的重要依据 。

汝瓷鉴定要点,藏友谨记,切莫打眼

文章插图
【汝瓷鉴定要点,藏友谨记,切莫打眼】汝窑初创阶段,支烧的支钉粗,支钉多为圆形豆瓣状,饼与支钉皆用一般耐火泥土制成,支钉与饼往往容易脱落 。随着工艺的成熟,支钉与饼采用氧化铝含量高的优质瓷土制成,支钉小而尖,支钉要先经素烧才有一定的强度 。同时出现垫圈支烧工艺 。垫圈不仅制作简易、坚固,而且还解决了高支烧器物垫饼支烧不足的缺陷 。此时还大量使用火照及火照插饼,可见当时烧制御用器的温度与气氛控制得相当严格 。大部分器物满釉裹足,以芝麻状支钉在圈足内底面支烧,如洗、盘、碟、钵、盆、樽与个别碗采用了此种工艺 。碗大部分为垫烧,瓶的种类繁多,满釉支烧仅见于盘口折肩瓶和个别矮圈足小型瓶类器上 。盏托、盏、波罗子比较特殊,这类器物以垫烧为主,满釉者,3个、5个芝麻状支钉支烧于圈足内底面上;3个、6个或12个长条状支钉横置圈足端面上 。汝窑的烧造必是二次烧成,因为它是高铝质胎,胎中含有很多有机质,只有通过素烧才好挂釉 。它以木柴为燃料,木柴的火焰长,可以在半缺氧的情况下烧出还原气氛,特别有利于青釉瓷器的烧成 。据今天的科学研究表明,烧成温度在1190oC(±)时,还原程度恰到好处,釉呈淡天青色或天青色 。以上说明,汝窑以其独特精湛的制瓷工艺、特殊的支烧方法和严格的烧成制度称誉于世 。
汝窑的神奇:在略暗淡光线下出现清澄湖水般的水绿色,釉里面开裂白色细细纹片,像雲母片一样寄附在釉中,时隐时现,极少数汝瓷纹片突露于外 。宋代汝瓷纹片,与其他品种瓷器纹片不同的最突出点,是其纹痕极为纤细微小 。明代谷应泰《博物要览》说汝瓷有“釉中粽眼隐若蟹爪”之说,一个“隐”字切中要害,恰当至极 。蟹在河边泥地上爬行过后留下的痕迹是纤细的,时隐时现的 。元末明初曹仲明的《格古要论》云:“有蟹爪纹真,无纹者尤好...” 。蟹是立行而不是趴行,所以汝瓷釉面有孤立的“小洞眼”隐若蟹爪(蟹爪是弯尖状的),叫著蟹爪纹,极少数釉面沒有这种“小洞眼”的蟹爪纹叫著无纹者尤好 。无论是官、哥瓷,还是龙泉窑或湖田窑等存有纹片的青瓷和影青瓷,以及某些年代久远、自然开片的古瓷,其纹痕都比较清晰,其中有的还很粗深 。这就是汝瓷纹片的独特之处 。
汝瓷鉴定要点,藏友谨记,切莫打眼

文章插图
北宋时期的汝窑窑址目前已经发掘,位于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 。考古发掘的结果显示,清凉寺窑的规模化烧瓷始于宋初 。宋代以前的地层中,只发现了少量白釉、黑釉瓷片 。很明显,五代时期的清凉寺村,即使有陶瓷烧造,也是个处在打基础阶段的小窑场,能烧的瓷器没几种 。仅存在于文献记载中的精美“柴窑”瓷器,更不可能在清凉寺村烧成了 。
宋代汝窑瓷器型特征:总体来说,宋代汝窑瓷器具有器型少,形体小、造型古朴的特点 。汝瓷受浙江越窑的影响,盘、洗、盏托的圈足多外圈,这在其他瓷窑比较少见 。因为是宫廷用瓷,在器物造型方面要适应宫廷的需要,因而汝瓷的设计多古朴文雅 。
汝瓷鉴定要点,藏友谨记,切莫打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