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入华:热钱汹涌市场遇冷 面临多问题制约( 三 )


农产品企业雪榕生物(300511.SZ)也在7月8日宣布,拟以自有资金1400万元投资“人造肉”企业北京未食达科技有限公司,并与岚海资产管理(海南)有限公司、未食达及其原股东签署了《增资协议》 。
资本热捧之后,投资人开始谨慎下注 。
作为Impossible Foods的早期投资人,康地谷物公司(亚洲)投资总监张佳昱感受到了行业的陡然升温 。“去年Beyond Meat上市后,这个行业开始得到大量关注,大量资本追进来,将整个行业的估值迅速拉到很高的状态 。”张佳昱担心,短期内可能存在过热现象,“我们会更耐心一点 。”
张佳昱认为,现在这么火热的好处是,有了大量关注后会有更多人才和资金进来,带来更多视角和资源,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 。
“长期来看,这是一条很好的赛道 。虽然不想泼冷水,但这个行业是会有起伏的,也会有更多挑战 。”张佳昱向时代周报采访人员分析指出,“人造肉”行业不太可能像移动互联网行业那样,短期内迅速形成两三家占领市场的格局 。
“这是一个长期的赛道,从发展阶段来说,现在还仅仅是1.0的阶段,后面会有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创业企业会被淘汰掉,也会有很多企业能够跑出来 。”张佳昱对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说 。
在二级市场,丰乐种业、双塔食品(002481.SZ)、海欣食品(002702.SZ)、哈高科(600095.SH)、维维股份等多只个股曾遭游资疯狂狙击,炒作成风 。
“我们更多的是希望借助这个概念去推广 。目前只有少数零食或餐饮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认真做这个事情,甚至走得比一些上游的原料企业还要快很多 。和四五年前比,大家已经愿意接受这个概念,不管是炒作还是其他,对这个行业来讲就是一种进步 。”9月29日,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人员采访时直言 。
在薛岩眼中,农业食品需要实际的生产和消费,整个行业整体从产业角度来讲,虚火较少 。但与国外企业在科研创新上花大量的经费、时间和人才相比,国内相关企业在投入上还有较大差距 。“但是慢慢我们看到,这个比例在不断提高,已经在往良性发展的轨道上前进 。”薛岩说 。
深圳齐善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苏在接受时代采访人员采访时则指出,在Beyond Meat上市后,“人造肉”概念在二级市场已被爆炒过一波 。而在一级股权投资市场,几乎主流的VC机构都在看这个行当,“但真正下手的不多” 。植物肉市场潜力虽大,但还在成长初期 。“大家还在尝试,有意愿的就在天使轮或A轮投点钱占个赛道 。”陈苏分析道 。
人造肉的“中国路径”
中国人造肉企业仍处于萌芽期 。
天风证券研报表示,国内传统素肉历史悠久,但大多不属于“人造肉”范畴 。自2019年Beyond Meat上市后,传统素食企业进入转型期,推出“人造肉”产品,如深圳齐善食品、江苏鸿昶食品和宁波素莲食品,均体量较小 。同时,初创企业来势汹汹,如星期零和珍肉,分别通过餐饮和零售模式抢占赛道 。
“‘人造肉’这个词最初是从金融和科技的角度提出来的,我们做食品和农业的,都不太认同这一概念,但消费者更容易快速理解 。”薛岩称,从概念上来讲,“人造肉”可以分为植物肉和细胞培养肉 。
其中,植物肉在目前市场上有着成熟的制造技术,其原料主要是拉丝蛋白,追求无限地接近动物肉的口感、外观和质地 。而培养肉是指在动物身上提取细胞,通过模拟细胞生长的环境使它在实验室环境下自然生长成肉 。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因成本高昂而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