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收藏热已席卷全球

元青花在内的大量瓷器出土,速度之快、数量之多让他们难以接受 。而现在景德镇的“仿品”也确实很多,这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来路不明”的元青花摆在专家面前,不用说是没有见过的,就算是和博物馆里一模一样的,人家也不敢认,只能一棍子打死 。

元青花收藏热已席卷全球

文章插图
元青花的钴料主要有国产和进口两种 。测试的结果表明:"苏麻离"青的成份是锰低、铁高,含砷不含铜,易出铁锈斑 。这种钴料能发出艳丽似蓝宝石样的蓝色,而国产钴料锰的含量高,含铁却有高有低,发色蓝中带黑或偏灰,明显不如进口的钴料 。所以,钴料的化学成份不同是造成元青花发色上的差异的最直接的原因 。
元青花少见,画有人物的元青花罐更为稀 缺,据说全世界不足10个 。首都博物馆的重量级元青花——“昭君出塞罐”,是残裂拼接而成的,由此可见,在鞍山发现的完整的“元青花松竹梅八棱罐”何等珍贵!
【元青花收藏热已席卷全球】
元青花收藏热已席卷全球

文章插图
元青花是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品,由于真品较少一直未被陶瓷专家关注,但是上世纪50年代,美国人波普博士证实了至正型元青花的存在,掀起了元青花瓷 器的收藏热潮 。尤其是近年一件“鬼谷子下山”的元青花罐在英国拍卖创造上亿的天价,更引起收藏界的青睐 。元青花瓷出名在国外,但生产和储藏在国内 。元代统 治约90年,烧瓷九十载,所以元瓷的存量是不少的 。这里强调收藏元青花是有可能的 。当下在中国,发现和收藏元青花是十分有希望的 。
元代景德镇陶工在继承唐宋制瓷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弥补了形体上工艺粗糙的不足,使元青花更精美 。麒麟纹是元青花装饰中富有时代特征的题材之一,麒麟为传说中的祥瑞之兽,在元青花纹饰中其形象特征是鹿头、牛蹄、马尾,并常与花草、瓜果纹组合成画,也有与龙凤纹同时绘于一器的 。
元青花收藏热已席卷全球

文章插图
元青花瓷造型独具特色 。从制作工艺上看,此时出现了胎体厚重的巨大形体,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等 。但也有精细之作,如胎体轻薄的高足碗、高足杯、匜、盘等 。在元代社会,青花瓷还没有成为宫廷或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除酒具、明器外,主要产品是对外输出,因此元青花瓷的造型有一定特殊性,其原因乃是为了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使用者的需要 。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是为了适应伊斯兰国家广大穆斯林席地而坐、一起吃饭的习惯而特别生产的大型饮食器皿 。而元时生产的小型器皿如小罐、小瓶、小壶则多销往菲律宾 。根据考古资料可知,许多小件元青花瓷都是当年为满足东南亚人陪葬需要而制作的外销商品 。除了外销,元青花生产者对内为了符合元代社会生活习俗还生产了中小型瓶、炉、笔山、高足碗、连座器等 。大体可综合为五大类 。
大部分元青花纹饰的装饰层数非常多,三、四、五、六、八、九、十层都有,但有一个数字一般不出现:七层 。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元朝人”重九恶七” 。你注意看,元青花九层的纹饰最多,但是不画七层的 。现在的人不知道,仿的时候画成七层纹饰 。你要是数到七层,这东西百分之九十九不真 。